深伪技术威胁移动应用认证,CISO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4日    来源:szf
深伪技术威胁移动应用认证,CISO需警惕

快速阅读: 深度伪造技术使攻击者能用合成面部影像欺骗面部识别系统,获取移动应用权限,威胁金融、医疗等行业安全,需加强防护措施。

深度伪造技术如同有人戴上你面容的完美万圣节面具,不仅为了愚弄朋友,还能走进银行声称“是我”,并顺利取走你的钱。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面具”现在既便宜又逼真,几乎任何人都能购买到。

深度伪造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危险阶段,不再局限于网络恶作剧或社交媒体上的把戏——甚至不再只是一个万圣节面具的比喻。如今,深度伪造正在被积极用于破坏面部识别,而后者是移动认证中增长最快的形式之一。

利用合成面部影像和广泛可用的现成工具,攻击者现在能够欺骗面部识别系统,从而获得未经授权的移动应用程序访问权限。曾经被誉为比密码更安全、更无缝的替代方案,如今正遭受利用。对于首席信息安全官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新颖的技术挑战,更是涉及信任、合规性和运营连续性的业务风险。

生物识别技术的便利与安全暴露

过去几年里,面部识别几乎成为了移动应用程序身份验证的默认方法。从银行和加密货币应用程序到在线平台和工作场所工具,它被宣传为既安全又便捷,表面上确实兑现了这一承诺。用户只需看一眼屏幕,应用程序就能解锁,无需记住密码或输入一次性验证码。

然而,这种便利带来了日益增长的风险。即使使用原生操作系统API的面部认证系统,当移动应用程序未得到适当保护时,也可能被绕过。威胁不仅限于鲜为人知或低质量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即使在知名的生物识别平台上,如果应用程序环境易受篡改,也存在被利用的风险。

在传统欺诈中,黑客可能会尝试侵入受害者的设备。而深度伪造之所以如此危险,在于攻击通常发生在攻击者的设备上。攻击者使用特殊工具,往往是在经过越狱或破解的手机上,伪造受害者面孔,以在身份验证过程中欺骗系统。

这意味着,依赖面部登录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可能面临风险,尤其是缺乏运行时保护的情况下。特别是安卓设备,由于硬件种类繁多且系统行为修改环境较为宽松,因此更容易受到攻击。鉴于面部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几乎每个行业都面临着这一威胁。

了解深度伪造欺骗的机制

在应用程序层面,像Frida这样的反向工程工具允许恶意行为者钩住应用程序的身份验证流程,将实时摄像头流替换为合成媒体。这一技术尤其针对依赖第三方面部识别SDK的应用程序有效,许多此类SDK缺乏高级活体检测或防篡改功能。

在更深层次上,攻击者可以部署虚拟摄像头软件(如VCAM或VCAMSX),在系统或内核层模拟实时摄像头流。在被入侵的设备上,这使得合成或预录制的视频能够注入摄像头流,让应用程序误认为深度伪造是合法的。

在更复杂的情况下,攻击甚至可能针对硬件本身。通过篡改摄像头硬件或其输入信号,恶意行为者可以完全绕过软件防御。尽管这些硬件攻击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但对于有动机的威胁行为者来说,特别是那些瞄准高价值目标的人来说,这些攻击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

最终,即使应用程序依赖于原生生物识别API,如果没有额外的保护措施,它们也无法免受操纵。

超越安全:生物识别泄露的商业风险

将深度伪造欺骗视为仅仅是另一个技术漏洞是诱人的。但现实要广泛得多。单次生物识别泄露就可能给组织带来深远的影响。

攻击者一旦绕过面部识别,就可能获取敏感的金融账户、私人健康数据、内部消息,甚至是企业凭证。在金融科技、医疗保健或企业软件等行业,这种访问权限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损害远不止于此。根据GDPR等法规,面部生物识别数据被视为敏感信息。涉及伪造面部认证的泄露事件可能触发强制披露、监管审查和巨额罚款。随着PSD3和新的反洗钱/了解您的客户(AML/KYC)标准的出台,公司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证明其生物识别系统具有强大的防篡改能力。

信任问题也值得关注。通常情况下,用户认为面部识别技术非常安全,甚至比密码、PIN码或指纹更加可靠。但如果发生高调的安全漏洞事件,这将对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客户可能会重新考虑使用生物特征登录,甚至彻底放弃该应用程序。

对于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而言,这已不再是一个小众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合规、品牌声誉、用户留存乃至投资者信心的战略性业务问题。生物特征安全现在应当成为董事会讨论的话题。

CISO可以采取的短期和长期措施

好消息是,存在防御深度伪造欺骗的方法,但这需要多层次的主动防御策略。

短期内,CISO和安全专家应确保应用程序受到运行时操纵的保护。应用程序屏蔽解决方案可以防止挂钩、逆向工程及恶意代码注入,从而大大增加攻击者拦截或操控生物特征过程的难度。

依赖平台原生的生物特征API,如Face ID或BiometricPrompt同样重要。这些API具有内置的生命检测功能和比许多第三方替代品更强的操作系统级保护。然而,即使这些API也应辅以行为生物特征和设备分析,以便检测用户如何持有、操作或认证设备时的异常情况。

防止生物特征输入,如摄像头数据流被其他应用程序或虚拟环境覆盖或模拟同样至关重要。没有这一级别的保护,即便是最先进的面部识别引擎也可能被高度逼真的深度伪造欺骗。

从长远来看,组织应将生物特征欺骗纳入常规渗透测试和红队演练中。威胁情报团队应跟踪针对移动平台的深度伪造工具的发展。与KYC或身份提供者的供应商关系必须重新评估,确保其系统包含经过验证的防欺骗措施。

在平台层面,CISO应倡导加强操作系统和硬件控制,以锁定生物特征输入。关键在于,对于高风险或高价值交易,必须有不依赖于面部识别的备用身份验证流程。

在深度伪造世界重建数字信任

随着深度伪造技术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取且逼真,它正在重塑移动认证的威胁环境。曾经看似科幻的情景如今已成为现实风险。对于依赖面部识别来保障用户访问安全的组织来说,不作为的成本正在迅速上升。

认证不仅要看表面是否正确,还必须在技术上可靠、情境中验证并且能够抵抗操纵。防御深度伪造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保障移动应用程序安全和维护用户信任的关键部分。

对于CISO而言,这是一个领导安全控制和业务韧性的号召。欺诈的形式正在变化,我们的防御措施也必须随之改变。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

你可能还想读

谷歌AI概览影响搜索流量,IAC多元化策略应对挑战

谷歌AI概览影响搜索流量,IAC多元化策略应对挑战

快速阅读: 微软推出“单点付费”模式,与OpenAI的“无限量套餐”形成对比,承诺支付费用支持AI项目,构建双面内容市场补偿出版商。甘内特等成首批合作伙伴,尽管受谷歌AI影响,数字收入仍增长9%。 沃格尔将微软市场描述为一种“单点付费”模式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
OpenAI推出IndQA,促进印度多语言AI发展

OpenAI推出IndQA,促进印度多语言AI发展

快速阅读: OpenAI推出IndQA,新评估基准聚焦印度文化与语言,涵盖12种语言及10个文化领域,由261位专家构建,旨在改善AI在非英语地区的性能与可访问性。 位于旧金山的人工智能研究与部署公司OpenAI,于本周二推出了IndQA,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
联想发布超轻AI眼镜V1,重量仅38克支持实时翻译

联想发布超轻AI眼镜V1,重量仅38克支持实时翻译

快速阅读: 联想推出AI眼镜V1,重量38克,配备2000尼特显示器,支持提词器和智能戒指配对,提供手势控制。电池续航10小时,内置天曦AI助手,支持语音命令和实时翻译,售价3999元,旨在提高生产力。 联想新推出的AI眼镜V1重量仅为38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
gartner发布2026年技术趋势:AI助力开发加速

gartner发布2026年技术趋势:AI助力开发加速

快速阅读: AI-native开发平台通过生成式AI技术简化软件创建,使前线部署工程师能与领域专家合作,加速应用开发,提高组织开发效率。 AI-native开发平台利用生成式AI技术,使得软件的创建比以往更快捷简便。嵌入业务中的软件工程师,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
微软发现利用OpenAI API的新后门“SesameOp”

微软发现利用OpenAI API的新后门“SesameOp”

快速阅读: 微软DART团队发现威胁行为者利用OpenAI助手API部署名为SesameOp的隐蔽后门,通过加密和压缩技术远程控制受感染设备,建议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防护。 威胁行为者利用OpenAI助手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部署后门并远程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
Railtown AI与TELUS合作,推动加拿大AI发展

Railtown AI与TELUS合作,推动加拿大AI发展

快速阅读: Railtown AI Technologies Inc.与TELUS合作,通过主权AI工厂为加拿大软件公司提供安全的国内AI计算能力,促进本地AI生态系统发展,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TSE:RAIL股票获Spark中性评级,面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
Gartner发布2026技术趋势,AI开发平台成焦点

Gartner发布2026技术趋势,AI开发平台成焦点

快速阅读: AI-native开发平台结合生成式AI技术,加速软件开发流程,简化开发复杂度。前线部署工程师与领域专家合作,提升应用开发效率,助力组织在现有规模下实现更多应用的快速开发。 AI-native开发平台利用生成式AI技术,使得软件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
亚马逊推出Alexa+,提升音乐应用智能体验

亚马逊推出Alexa+,提升音乐应用智能体验

快速阅读: 亚马逊推出Alexa+,在iOS和Android版音乐应用中实现通过心情描述选择音乐的功能,需较新Echo设备支持,目前处于测试阶段,广受好评。 苹果智能技术的一大承诺是能够与我们的应用程序互动。未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简单的请求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