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游戏开启,AI“冲击波”将颠覆谁?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来源:szf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点击上方蓝字”福卡智库”,再点右上方”···”,选”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一、提升与重构
在《AI越先进,社会越焦虑,AI如何重塑商业世界和日常生活?|研究报告》一文中提到,”AI驱动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
在处处皆AI的生存环境中,行业发展变得既简单又复杂。
一方面,从”简单”的维度来看,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行业运行的效率和精准度。
以往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复杂任务,现在通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这大大简化了行业的业务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
同时,AI还能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行业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洞见,使很多以前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简明。
比如在金融领域,AI可以通过对交易数据的实时分析,快速识别欺诈行为,大幅提升风险管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从”复杂”的维度来看,AI也在重塑行业生态的底层逻辑,让竞争态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过去行业的竞争边界相对清晰,而如今AI的跨界应用正在打破这些边界,催生出更多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
行业巨头和科技新贵跨界竞争、协同共生的现象愈发频繁,传统的行业格局被打破,新的生态正在重构。
更别提,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日益呈现自下而上的涌现模式,行业创新的方向日益变得不可预测、创新点的涌现不可控制、创新人才的出现变得不易识别。
此时Sora这类技术上的领先产品的涌现,更加让已经适应创新可以被预测、规划、管理、预期产出的行业出现焦虑。
二、企业猎杀游戏开启
在此背景下,一场”动摇王座”的企业猎杀游戏由此开启,其所带来的”冲击波”,正以海啸之势席卷整个商业世界。
颠覆性之强,堪比当年互联网对线下实体经济的冲击。如今,AI的”黑洞效应”正在让历史重演,首当其冲感受到这一冲击的或将是科技巨头们。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科技巨头以数据和算法为驱动,构建起庞大的互联网帝国,几乎主宰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但当人工智能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时,这些曾经的”帝国”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AI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迭代,更是商业逻辑的颠覆。
数据和算法,这两大驱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引擎,正在被人工智能赋予新的可能。海量数据从”石油”变成了”火药”,大规模机器学习算法让数据价值得以真正释放。
而随着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前沿算法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正以指数级的速度扩展。
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巨头们不仅要比拼数据量,更要比拼模型的先进性、算法的创新力,以及应用场景的丰富度。
在这个维度上,后发先至、弯道超车的机会比比皆是。一批新兴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正在崛起,向传统科技巨头发起挑战。
三、如何实现实现”软着陆”?
各行各业既希望以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又担心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变革太快,大多数被迫”创造性毁灭”;相关企业既希望站上产业”风口”,扶摇直上九万里;又怕自有技术很快被淘汰,明日黄花蝶也愁。
无怪乎各行各业”斯普特尼克时刻”式焦虑油然而生。
但正如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所言:”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抱人工智能的企业,因为拒绝人工智能等于拒绝未来。”
对于行业而言,如何减缓AI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让其在各行各业实现”软着陆”,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方面,政府要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这意味着,政府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旁观者”的角色,而是要积极介入到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来。包括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等常规举措,在顶层设计、发展路线等方面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及时推进行业监管,以敏捷治理应对潜在风险。
AI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隐私、安全、伦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就需要以包容审慎的态度,积极探索AI治理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可以发挥各方合力,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共建共享AI治理格局。
四、企业如何稳健前行?
对于企业来说,在AI”海啸”中求生既需要因势而变,又需要保持”不变”。变的是,一方面,不断探索各应用场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AI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企业要积极探索AI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场景。例如,腾讯利用AI赋能游戏、社交、金融等业务,京东将AI应用于零售、物流、金融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不断提升AI基础设施,从而为AI赋能打好坚实基础。
如果说传统的基建支撑起了实体经济产业生态,那么新基建所支撑的就是智能经济的产业生态。AI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需要更多、更发达的基础设施。
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根据业务需要、市场需求、趋势变化,采用相应的AI技术提供支撑,按需拓展。
不变的是,一方面,守住自己那一方”不败”的领地,即企业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华为的技术积累、苹果的设计创新能力,这些难以复制的竞争力,是企业能够穿越周期、屹立不倒的根本。
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保持一份战略定力和心理淡定。
要看到,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从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到工程应用、商业普及的漫长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泡沫、风险和挫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不为噪音所惑,不为浮云所扰。
更要看到,新技术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企业的全部,而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之一。
“悲观的人只能听到风声,乐观的人能够看到明天,智慧的人则敏锐地听到机会的声音。”
面临变革,唯有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积极应变、智慧前行,方能在AI海啸中稳健前行。

你可能还想读

Default Image

欧美最顶尖的5家云厂商,都在押注什么?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改变商业 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股强劲东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云服务行业,推动其步入前所未有的智能升级阶段。随着计算能力的飞跃与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AI技术在云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台积电表忠心的速度有点快

近期有消息称,美国已要求台积电从11月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运送常用于人工智能(AI)应用领域的先进芯片,专门针对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此消息虽然没有官宣,不过据了解这条消息基本属实,目前国内公司如果想做高性能AI相关芯片,台积电大概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AI行业存在泡沫吗?

观·察 泡沫的形成是技术发展吸引投资的必要过程,而泡沫的破灭则可以促使社会和制度进行调整,为新技术的全面应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陈永伟 图片来源:东方IC AI行业存在泡沫吗? 文/陈永伟 前几天,AI(人工智能)圈出了一件大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外媒:台积电停供大陆7纳米AI芯片

据路透社10日报道,美国商务部致函台积电,要求从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供应7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AI芯片。这一出口限制措施主要针对用于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图形处理单元(GPU)的芯片。 报道称,美商务部的这封信函允许美国绕过相关规则制定过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李彦宏: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 即将迎来爆发点

“过去24个月,AI行业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 11月12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应用来了》的演讲,发布两大赋能应用的AI技术: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和无代码工具”秒哒”。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AI闯关双十一:受伤的还是人类

或许大家还没意识到今天才是双十一。因为当双十一这天真来了,人们的感觉却是”双十一购物节”已经结束了。 步入”16岁”的双十一,从”光棍节”到”购物节”。在经历了奥数般的计算、复杂的玩法、到点蹲点抢红包等等规则后,今年的消费者显得格外疲倦。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NPU:真需求?假创新?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theregister,谢谢。 如果您现在还没有听说过神经处理单元(NPU),那么您一定错过了英特尔、AMD和高通一年的人工智能营销。 在过去的12个月中,这些专注于AI的处理器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是时候重新认识To B圈的「双11」了

“双11″曾是一场商业与技术的伟力创造的”奇观”。但对于toB圈而言,只有当它造就的”奇观”成为寻常,下一个奇迹才会诞生。 11月11日,时针指向23点59分,杭州阿里巴巴云谷园区灯火通明。阿里云双11″作战指挥室”数据监控大屏上,销售额以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