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集纳|让技术真正落地:手机AI的正确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来源:szf

“这年头,如果不说自己的手机具有强大的AI功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还在这个行业了。”某手机行业人士王晓明调侃道。
2024年,被称为AI手机元年。
确实,这一年,各大手机厂商”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推出了带有AI功能的新款机型。
2024年9月10日,苹果推出iphone16,自带人工智能AppleIntelligence,作为一套由大型语言模型提供支持的AI工具,能够在用户的个人情境中提供智能服务,如理解和生成语言与图像,代替用户执行操作。
而在2023年,OpenAI开发的ChatGPT横空出世,让人工智能、大模型迅速出圈,成为全民话题,国内科技大厂和创业公司也纷纷跟进,打响了”百模大战”,手机厂商则顺势将大模型移植到了手机终端。2023年8月,华为发布Mate60系列,内置盘古大模型。
然而,用户对于手机内置大模型和推出的AI功能,则是毁誉参半,一些用户认为AI功能让手机的体验更棒,但也有一些用户认为AI功能一开始用起来还有点新鲜感,但不久之后就成了鸡肋。
盘点市场已有的AI手机,主要功能有Ai通话、Ai语音助手、Ai画图、Ai消除功能,但从实用性而言,其实一般。特别是Ai画图里的图片生成,并没有达到用户预期,其使用范围也不够广泛。
王晓明认为,手机从智能机向人工智能机转变,是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来一次革命性的转变,手机品牌应该向用户传导这个观念,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的需求跟着AI技术的迭代同步进行,而不是产生落差。
而实际上,像华为Mate系列的手机,从最初的Mate10到即将发布的Mate70,其发展史正是不断进行AI技术迭代,提升服务能力,解决用户痛点的历史。
AI手机不是一夜爆发,而是润物无声
实际上,从手机的发展史来看,AI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突然之间爆发的,早在很多年之前,它就应该跟手机如影随形了。
2017年,华为发布的Mate10手机,凭借双ISP处理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摄影带入智能摄影的新阶段,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对拍摄对象进行实时分析,智能识别多达13种场景和物体,并配合AI芯片的快速实时运算和光学防抖技术(OIS),能够快速进行运动场景抓拍,捕捉到更清晰的影像。
正如联发科技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事业群副总经理陆忠立博士认为,手机与AI技术的结合是在2017年才真正实现落地,只不过当时的AI技术更多体现在拍照和图像的处理上。
此后,AI技术在三个方面对手机功能和服务的提升做了有力的加持:
一是在计算机视觉上,典型的应用案例是人脸识别,如日常生活中的人脸解锁、刷脸支付和刷脸门禁等;在与手机相机结合后,AI摄像头相比原生相机,功能更为强大——比如拍照识万物、以图识图、眼动翻屏、背景虚化、智能美颜、智能翻译,甚至计算食物卡路里等。
二是在语音识别上,AI以语音助手形式出现,比如华为的小艺、苹果的Siri等。
三是在NLP自然语言处理上,这其实是语音识别的进阶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让AI能听懂用户日常语音,进入完成下达的各种任务。
到了2024年,大模型和各种AI应用让AI手机的概念应运而生。
例如即将发布的华为Mate70手机,就应用了前沿AI技术,在隐私保护的安全功能和AI影像和AI投放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焕新升级。
用户对AI有需求,但没得到满足
实际上,消费者对于AI的需求是真实和强劲的。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近期发布的《AIPhone白皮书》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2个国家中,超过半数的国家的被访者更倾向于认同使用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利大于弊;中国被访者的认同度最高,达到83%。
IDC(国际数据公司)给出了整个行业的预测,认为到2024年底,具备AI能力的手机出货量将突破2.34亿部,同比去年将实现363%的爆发式增长,全球市场份额也有望达到19%。到2028年,生成式AI手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上升至54%,成为未来的主流手机类型。
然而,消费者对AI有需求,并不意味着带有AI功能的手机满足了他们的需求。《AIPhone白皮书》同样显示,目前消费者对目前智能手机的AI功能尚有不少”槽点”,其中之一是AI不能完全理解用户输入的需求,输出不能直接使用。AI大模型往往不能充分理解长文本中的所有要求,同时在连续对话时会遗忘前面内容中的要求。
“槽点”之二是,应用场景不明确,且范围较小,有些应用就是玩一下,体验一下,并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手机AI应用场景,包括AIGC消除、AI通话摘要、AI字幕、文档总结等,但如何让AI在手机终端发挥独有的优势,比如保护用户隐私、拍出更有创意的照片、用更方便和快捷的手势进行人机互动……这里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AI技术要在手机上真正落地
如何解决手机厂商对AI功能的宣传营销和消费者实际体验感受之间的落差呢?王晓明认为,对手机AI能力进行分级已经势在必行。
就像在汽车界,对于自动驾驶,有L1-L4的分级,车企在进行车辆的智能驾驶宣传时,根据分级标准,可以明确地将其智驾能力归入到某个级别,车主在购买该车辆时就能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和认知,不会产生心理落差。
包括手机在内的AI终端智能化也需要一个类似的分级化、标准化。《AIPhone白皮书》将AI终端智能化分成5个级别:
L1功能级:AI作为任务被调用,人类执行并闭环任务
L2任务级:AI执行被分解的任务,人类拆解及分配任务。
L3协作级:感知人类情感,实现任务级自主拆解闭环,人与AI协作并监督。
L4指导级:AI达到人类专家水平,具备自主的情感反馈。人类参与互动
L5智慧级:AI超越人类专家水平,全面自主实现对人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支撑。人类授权AI。
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还停留在L1、L2级别,能够感知人类情感,与人类进行互动协作的L3级别的AI手机应用尚不多见。据悉,即将发布的华为Mate70手机,在这方面或将有所突破,在让手机AI逐步挺近L3乃至更高的级别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11月19日,华为手机官方公众号发布三支主题为”Mate有真AI”的短视频,分别为:一抓一放,掌控全场;不可思议,分身有戏;见所未见,仅你可见。
这三支短视频,十足吊起了用户的胃口,让大众对即将发布的Mate70手机在AI应用上的强大功能充满期待。
从上述视频来推测,在手势方面,此前的Mate手机已能实现隔空操作,最新的Mate70则更强大,或许可以通过隔空手势,支持更多设备和场景间的端到端传输。
在拍照曝光方面,从上述视频推测,Mate70或许可以制造多个自己的分身在一张照片上呈现,让你分身有术。
在保护用户隐私安全方面,Mate70或将更加智能化,比如在过往自动帮机主屏蔽掉周围好奇的”偷窥客”的功能基础上,防护功能可能进一步升级,使隐私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相信随着以Mate70为代表的终端设备的AI智能化级别不断提升,其服务用户的能力也能大大加强。
其实手机终端,不仅仅是依靠大模型的能力实现一些文档翻译和处理,以及和用户进行一些问答,它还可以结合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所以从这个角度讲,AI手机的实质是以关注人的需求为出发原点,以终端为载体延伸出更多的服务。
AI能更好地理解人类,适应人类,甚至响应人类的情绪,变得更有温度,才是普通消费者真正需要的AI。
即以华为的Mate手机为例,Mate10首次引入AI概念,推出了慧眼识物、双指识屏等功能,Mate20又增加了3D建模、人像留色等功能,Mate30的隔空操控让手机可以理解用户做的动作,信息保护则保护了用户的隐私、Mate40、50增加了智感支付、智感扫码等功能。Mate60又推出静谧通话、防漏音、云增强等功能。
从Mate手机的演化史来看,其手机的AI功能在不断升级,让用户的体验也更有温度。
王晓明认为,目前大多数的AI修图、AI小助手等,本质上都还是AI单一功能的”锦上添花”,都还在L2的级别。谁能够在手机的AI功能上率先达到L3级别,谁就能在这场手机AI大战中获得先机。
今年11月18日,余承东在微博上贴出了华为Mate品牌盛典的预告图,并表示:”大家久等了,11月26日14:30余承东视频号同步直播!”
到底Mate70在AI功能上会带给业界什么惊喜,大家拭目以待。
*文中王晓明为化名

你可能还想读

Default Image

欧美最顶尖的5家云厂商,都在押注什么?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改变商业 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股强劲东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云服务行业,推动其步入前所未有的智能升级阶段。随着计算能力的飞跃与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AI技术在云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台积电表忠心的速度有点快

近期有消息称,美国已要求台积电从11月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运送常用于人工智能(AI)应用领域的先进芯片,专门针对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此消息虽然没有官宣,不过据了解这条消息基本属实,目前国内公司如果想做高性能AI相关芯片,台积电大概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AI行业存在泡沫吗?

观·察 泡沫的形成是技术发展吸引投资的必要过程,而泡沫的破灭则可以促使社会和制度进行调整,为新技术的全面应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陈永伟 图片来源:东方IC AI行业存在泡沫吗? 文/陈永伟 前几天,AI(人工智能)圈出了一件大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外媒:台积电停供大陆7纳米AI芯片

据路透社10日报道,美国商务部致函台积电,要求从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供应7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AI芯片。这一出口限制措施主要针对用于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图形处理单元(GPU)的芯片。 报道称,美商务部的这封信函允许美国绕过相关规则制定过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李彦宏: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 即将迎来爆发点

“过去24个月,AI行业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 11月12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应用来了》的演讲,发布两大赋能应用的AI技术: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和无代码工具”秒哒”。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AI闯关双十一:受伤的还是人类

或许大家还没意识到今天才是双十一。因为当双十一这天真来了,人们的感觉却是”双十一购物节”已经结束了。 步入”16岁”的双十一,从”光棍节”到”购物节”。在经历了奥数般的计算、复杂的玩法、到点蹲点抢红包等等规则后,今年的消费者显得格外疲倦。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NPU:真需求?假创新?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theregister,谢谢。 如果您现在还没有听说过神经处理单元(NPU),那么您一定错过了英特尔、AMD和高通一年的人工智能营销。 在过去的12个月中,这些专注于AI的处理器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是时候重新认识To B圈的「双11」了

“双11″曾是一场商业与技术的伟力创造的”奇观”。但对于toB圈而言,只有当它造就的”奇观”成为寻常,下一个奇迹才会诞生。 11月11日,时针指向23点59分,杭州阿里巴巴云谷园区灯火通明。阿里云双11″作战指挥室”数据监控大屏上,销售额以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