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公告|百度三季报:站在AI应用爆发的曙光里
最新财报显示,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加速AI应用爆发的基础能力底座”文心大模型”加速落地,截至11月,其日均调用量已增长30倍至15亿,带动百度各业务保持增长的同时,拓展更多增长可能性。
百度于11月21日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百度集团的季度总收入为336亿元(人民币,下同);百度核心的季度总收入为265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为75.4亿元,同比增长17%,超出市场预期。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百度将长期坚持人工智能战略,并对长期发展充满信心。”随着我们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的应用规模,我们更有信心地探索其如何激发创新,为消费者、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作为大模型领域的领军者,百度已然形成以应用为主要发展路径的落地打法。百度力图尽早将AI和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多样化场景中,收集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百度持续以AI重构自有产品,加速大模型产业落地,并前瞻布局智能体这一前沿应用方向,相互叠加,构建起一个全新的AI应用生态。
这一无缝连接消费端与企业端的AI应用生态,将进一步巩固百度作为互联网入口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在消费端需求从信息搜索逐渐进化为信息推荐及整合的过程中,百度不断重构已有产品,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另一方面,百度同步提升企业客户的产业效率,帮助其加强与消费端的连接。
这一产业生态完善了百度的收入结构,为百度储备了AI领域未来爆发的巨大潜力。传统业务方面,搜索业务依然保持战略定力,为企业发展特别是创新业务发展提供了稳健的现金流。创新业务方面,大模型发展迅速,智能云业务持续保持强劲势头,收入亮点突出。
持续看多AI,大模型能力底座快速发育
财务方面,百度2024年三季度财务表现稳健。
三季度。”百度核心”季度总收入为265亿元;归属百度核心净利润为75.4亿元,同比增长17%,超出市场预期。
据电话会披露,三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达49亿元,同比增长11%,Non-GAAP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AI贡献的收入占比增长至超11%,作为对比,去年四季度首次披露该数字时,仅为5%。
业务方面,大模型能力底座快速发育,既有业务重构成效显著。
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介绍,文心大模型调用量大幅增加,截至11月已达到日均15亿次,较上年四季度披露时增长超过30倍;日均处理Tokens文本超1.7万亿。
数量增长的背后,是文心大模型不断进化的技术能力。李彦宏介绍,季度内,百度持续迭代文心大模型的能力,优化模型效率。基于自研的四层人工智能技术栈优化,旗舰模型文心4.0Turbo的推理效率显著提升,自6月发布以来,模型性能提升48%。
随着应用的更广泛落地,作为强底座的基础大模型的能力也会持续升级能力,并在应用中持续迭代。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透露,百度将于2025年初推出文心大模型的新版本,以巩固在基础模型上的优势。
百度深度学习框架”飞桨”持续升级,降低模型的推理成本,开发者已达1808万,服务企业43万家,创建模型101万个,持续支撑文心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李彦宏此前表示,百度以应用为导向的发展路径已帮助其创建了一个动态且持续扩张的商业生态。
季度内,”文心一言”用户数量大爆发,11月用户数已达4.3亿。开发类产品”文心快码”升级至3.0,推出代码问答、编码、单测、Debug等功能,为开发者提供智能代码能力,百度超过1/3代码由其完成。
既有业务领域,百度推动以AI技术重构既有产品,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凭借AI,百度既有产品重焕新生,生命周期不断延长,用户量继续提升。以百度文库为例,进化为基于AI能力的一站式内容获取与创作平台,目前其AI功能的月度活跃用户同比增加300%,突破5000万。此外,随着AI对搜索的持续重构,当前,百度App的AI功能已覆盖近七成月活用户,较谷歌等厂商更高。
这些靓丽数字的背后,正是百度长期坚定看多AI的态度与定力。
长期战略明晰,构建”超级有用”应用生态
百度向资本市场提交三季度成绩单,财务表现稳健,业务可圈可点。
这一成绩单的背后,凸显了百度更加明晰的AI战略。
百度在半年前提出全面转向”以人工智能为优先”的战略方向,而后基于宏观洞察,深入体察市场温度,进一步确认”人工智能是百度的长期战略”。李彦宏认为,优先解决用户遇到的重大问题,是确定战略的首要要求:尽早接触场景和应用,找到用户遇到的最大问题,并力图解决它。
在2021年的致股东信中,李彦宏提到,百度在2010年代初就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潜力,”可能已经成熟到可以解决搜索问题,以及搜索以外的很多问题”。因此百度投入海量资源,期待研究AI技术以”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当初种下的梦想种子一点点生根发芽,在AI技术不断进化的背景下,百度终于能够以多样化的AI应用,实现当初的愿景。事实上,这一”超级有用”的应用生态正是百度目前正着力打造的AI商业化落地范式:提供更强的基础大模型能力,吸引更多应用开发者,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家大厂都在追求”超级应用”,试图一站式解决用户的所有问题,并以此占据”第一入口”的位置。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超级应用并非不可实现,只是时机尚不成熟。目前AI技术群雄逐鹿,究竟在何种应用场景下,能激发挖掘出用户何种需求,有何种解决方案,解决效果又如何——一切尚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情况下,谈论”吃遍天”的超级应用为时尚早,厂商只有回归用户本身,帮助用户在已有应用场景下,利用AI技术解决一个个独立问题,构建”超级有用”的应用生态,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聚焦核心能力,磨砺技术方案,提升服务标准。这才有可能在未来时机成熟时,推出超级应用,把握AI时代的”第一入口”。
事实上,百度已经从所打造的”超级有用”应用生态中获得了营收。当应用生态出现爆发,首先被陡峭拉升的即文心大模型的调用量。第三季度,百度智能云的营收达49亿元,同比增长11%,AI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至超11%。
大模型好用易用,培育搜索智能体全新生态
同样,三季度成绩单的背后,还体现了更贴近实际的执行路径。
为了打造”超级有用”的应用生态,百度须得要大模型更好用、更易用。
早在2020年,百度就公布了首张人工智能新基建版图,成为AI新基建大型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如同水和电之于千家万户,AI之于开发者,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坚实地基。
要大模型更好用,就意味着既要持续投入,研发前沿的基础大模型,又要解决好模型应用落地时遇到的难点卡点。
以幻觉问题为例,大模型的底层基于概率,不可能避免幻觉问题,唯有减少幻觉提升可用性。李彦宏在百度世界2024上表示,文心大模型在文本和图像两个常用领域的幻觉已经大大减少,特别是基于”理解-搜索-生成”技术的iRAG技术,结合百度搜索的亿级图片资源与基础模型能力,大幅提升了文生图的整体效果。
要大模型更易用,就意味着要降低开发门槛,提供更多工具,降低开发者工作强度,提高代码复用性,更方便调用百度的AI能力。
不久前,百度发布了无代码工具”秒哒”,基于自然语言交互,即可搭建任意场景下的多样化应用,帮助大众迅速且低成本地将某个想法变为现实,真正”让每个人都具备程序员的能力。”由于秒哒配置了多智能体,基于文心大模型的规划能力,可以实现对不同智能体的调度安排,还可调用网页检索、地图API等工具,提升工作精确性。
在助力企业和开发者更低门槛的应用大模型的能力方面,百度的千帆大模型平台既有强大的AI基础设施,还提供高效的模型开发工具链。据财报电话会,本季度,百度智能云进一步提升数万卡集群的管理能力,实现了99.5%的有效训练时长。同时,通过ModelBuilder,可将轻量级模型微调为专有模型,性能与文心4.0相近,且成本更低、推理速度更快。开发工具不断迭代,基础设施高效易用,真正降低了开发门槛。
当下的成绩已然在三季报中得到体现,而展望未来,百度基于AI技术与既有业务所打造的”智能体+搜索”全新生态,则寄托了管理层对未来”超级应用”与”第一入口”的殷切期待。
作为百度的基本盘,搜索的重要性从未降低,在AI时代,搜索更是被视为AI基座能力的理想载体。而智能体则能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具备理解、规划、反思和进行等能力,可以自主完成复杂任务,且在环境中持续学习、自我迭代。
搜索与智能体相搭配,不仅能够在搜索结果中展示AI生成的结果,更可以透过智能体向搜索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互动服务。财报电话会披露,百度搜索上超过20%的搜索结果页面涵盖AI生成内容。随着AI对搜索的持续重构,百度App的AI功能已覆盖近七成月活用户,与AI互动的用户使用时长更高。
搜索的AI功能可带来AI摘要、图像、视频、智能体、数字人等丰富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新加坡旅游局的智能体可跟随官方网站和百科词条实时更新内容,与在线旅行服务机构(OTA)合作提供酒店查询、景点门票购买等服务,同时还可结合多个权威信息来源,自主回应用户有关新加坡旅行的各式问题。
搜索已经迈向以智能体为基本单元的复合生态,成为智能体的首选入口,公司类智能体在百度世界2024亮相后,首日即有582家企业达成合作,足以反映企业端用户对智能体发展的热情。
为配合智能体发展,百度此前还发布了文心智能体平台,以便开发者根据行业、场景,打造智能体,并匹配相关流量支持其发展。截至11月,文心智能体平台吸引了超过15万家企业、80万开发者入驻。
在中国AI产业发展中,百度致力于提供大模型为主的AI技术底座,并以应用驱动构建发展路径。当人工智能长期战略进一步明晰,百度一方面推动大模型底层技术发展,使之”更好用”,另一方面构建更多低门槛工具,使之”更易用”,以打造”超级有用”的应用生态,为后续更大的愿景落地而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