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镇大会看AI三大趋势 AI成为世界最大变量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来源:szf

应用生活化、产业高效化、安全自治化
作者/IT时报记者贾天荣
编辑/王昕孙妍
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最大变量无疑是AI。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提到:”今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三十周年。过去三十年,互联网的重要价值是链接;未来三十年,AI将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AI创造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互联网链接创造的价值。”
在本届互联网大会,来自全球440余家企业,从算法模型到数据算力,再到场景应用,AI的生态正在不断丰富。曾经,互联网代表先进生产力,如今,AI来了,代表着更潮流的创新趋势,互联网将与AI如何融合共生?
应用
AI普及化离不开生活
在乌镇峰会,除了让人目不暇接的机器人、飞行器等”黑科技”,有一类展区永远排得满满当当,在长三角数字科技成果展区,体验者只需上传几张舌苔照片,回答几个简单问题,就能生成涵盖精神压力、心血管功能、中风风险等几十项身体指标的体检报告,云诊科技中医体质辨识技术,仿佛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搬到了数字化平台上。
无创体检机器人则更加直观,只需坐在摄像头前5秒钟,无需穿戴任何设备,血压、血脂、血糖等数据便清晰可见。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医大模型等实现中医诊疗的数字化设备,只需要把手放在巴掌大的仪器上两分钟,后台系统便可以提取身体数据。此外,它还可以量身定制药膳食疗、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16项调理方案,更好地辅助诊断。
从健康评测到中医大模型的创新,再到智能电动床等设备,AI技术正以更智能、更精准的方式改善人们的健康管理体验。
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及相关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7.65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大模型逐渐走入每个人的生活,不仅是通用大模型,还有教育、医疗、金融、能源等垂直大模型,而AI在医疗等生活场景落地时,强烈的用户共鸣给产业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反馈。
产业
用AI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在乌镇谈论大数据产业实践,”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无疑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座以全部国产芯片为核心、完全实现国产化的超级计算中心,”乌镇之光”超算中心不仅是全国首个此类超算中心,如今更被正式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成为浙江唯一、全国第14个国家超算中心。其总算力高达180P,全球算力水平排名前十。这台超级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81.9千万亿次计算,通俗点说,若全国14亿人每秒各进行一次运算,也需连续工作4年才能完成相同任务。
AI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而高算力的另一面是高能耗。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不断扩展,算力集群的高密度趋势愈加明显,耗能问题日益突出,液冷技术成为解决方案中的关键环节。
《IT时报》记者参观了宁畅位于桐乡的全系统液冷产线工厂。在智能化车间,一面屏幕即可实时监控各项生产数据。自动化设备在装配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机械臂负责精确压装内存,解决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主板装入机箱及标签贴合等步骤也由智能机器人完成,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智能化生产线每90秒便能完成一台机器的制造,效率之高令人感叹。
在乌镇峰会期间,宁畅在乌镇提出”精装算力”概念。精装算力是依托宁畅定制化与全栈全液能力,以算力栈为交付形态,从用户需求与体验出发,提供全体系软硬协同的精细化算力服务。
针对大模型业务场景和算力需求,宁畅可量身定制算力解决方案,以确保算力资源能够高效、精准地满足各类复杂业务场景,让大模型”拎包入住”。
安全
用AI对抗AI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尤其是在深度合成技术的广泛应用下,虚假音视频的生成与传播已成为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通过”AI换脸””AI换声”等技术,非法分子能够轻易伪造身份,进行诈骗和诽谤等违法活动,带来严重的社会和法律风险。
与此同时,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新的数据安全保护难题。在乌镇峰会期间,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教授表示,生物识别领域所依赖的指纹、面部特征、虹膜扫描和语音等个人生物数据,已成为公共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生物特征的应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安全挑战,尤其是在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如何保障用户隐私和防范数据泄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用AI对抗AI正成为新的趋势。在蚂蚁科技展台,记者体验了可精准检测深度伪造的ZOLOZ技术。通过拍摄照片,几秒内便能判定内容是否为AI换脸或深度伪造。据工作人员介绍,ZOLOZ已在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应用,广泛用于用户认证、反洗钱、交易欺诈等场景,极大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网络安全领域的AI应用不仅限于身份认证,还扩展至威胁监测和防御。在奇安信展台,大屏幕上正展示着机器人安全员的工作情况,威胁类型、有效告警、威胁变化、攻击IP等信息一览无遗。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网络安全攻防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对抗,但由于攻击事件数量巨大,传统防守依赖大量人工研判,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目前,中国网络安全员缺口超过270万。
奇安信的大模型技术通过降噪分析,从十万条线索中筛选出重点线索,帮助安全团队高效研判。初步过滤可减少90%的无关信息,随后进一步缩减到人力可应对的范围,从一万条减少到500条,大幅降低安全人员的工作负担,并提升威胁响应速度。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国内首个AI大模型攻防赛顺利收官。选手们在比赛中面临”眼见不为实、耳听不为实”的复杂场景,利用大模型技术辨别AI生成的虚假音频、证件与视频。AI对抗AI的创新模式,正在为网络防护提供了更加高效和精准的解决方案,为全球网络安全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排版/季嘉颖
图片/IT时报采访对象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ND
大家都在看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你可能还想读

Default Image

欧美最顶尖的5家云厂商,都在押注什么?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改变商业 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股强劲东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云服务行业,推动其步入前所未有的智能升级阶段。随着计算能力的飞跃与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AI技术在云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台积电表忠心的速度有点快

近期有消息称,美国已要求台积电从11月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运送常用于人工智能(AI)应用领域的先进芯片,专门针对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此消息虽然没有官宣,不过据了解这条消息基本属实,目前国内公司如果想做高性能AI相关芯片,台积电大概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AI行业存在泡沫吗?

观·察 泡沫的形成是技术发展吸引投资的必要过程,而泡沫的破灭则可以促使社会和制度进行调整,为新技术的全面应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陈永伟 图片来源:东方IC AI行业存在泡沫吗? 文/陈永伟 前几天,AI(人工智能)圈出了一件大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外媒:台积电停供大陆7纳米AI芯片

据路透社10日报道,美国商务部致函台积电,要求从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供应7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AI芯片。这一出口限制措施主要针对用于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图形处理单元(GPU)的芯片。 报道称,美商务部的这封信函允许美国绕过相关规则制定过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李彦宏: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 即将迎来爆发点

“过去24个月,AI行业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 11月12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应用来了》的演讲,发布两大赋能应用的AI技术: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和无代码工具”秒哒”。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AI闯关双十一:受伤的还是人类

或许大家还没意识到今天才是双十一。因为当双十一这天真来了,人们的感觉却是”双十一购物节”已经结束了。 步入”16岁”的双十一,从”光棍节”到”购物节”。在经历了奥数般的计算、复杂的玩法、到点蹲点抢红包等等规则后,今年的消费者显得格外疲倦。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NPU:真需求?假创新?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theregister,谢谢。 如果您现在还没有听说过神经处理单元(NPU),那么您一定错过了英特尔、AMD和高通一年的人工智能营销。 在过去的12个月中,这些专注于AI的处理器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是时候重新认识To B圈的「双11」了

“双11″曾是一场商业与技术的伟力创造的”奇观”。但对于toB圈而言,只有当它造就的”奇观”成为寻常,下一个奇迹才会诞生。 11月11日,时针指向23点59分,杭州阿里巴巴云谷园区灯火通明。阿里云双11″作战指挥室”数据监控大屏上,销售额以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