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诺奖,会颁给机器人吗?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来源:szf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11期内容
又到一年一度的”诺奖时间”。就在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人工智能两大开拓者的次日,诺贝尔化学奖再就”蛋白质设计与结构预测”中的贡献为AI加冕。
一时间,”物理学不存在了”,这句《三体》里的”预言”广为传播;全球的化学家努力了半个多世纪试图攻克的宏大命题——解析2亿种蛋白质的结构被AI快速攻克的”神话”进入大众视野。
就在”诺奖属于人类还是人工智能”的讨论沸沸扬扬之时,特斯拉举行的全球发布会又掀起新的波澜——人工智能指引下的智能座驾已拿掉脚踏板和方向盘,AI在生物学、医学、信息科学方面推动的进步正压缩时空的概念……人们不禁开始期待,一个被AI改变的未来。
人类的诺奖,也是人工智能的诺奖
近期的诺奖揭晓现场,AI接连跨界两次。10月8日的瑞典斯德哥尔摩,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现场,蓝色大屏跳出”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机器学习奠基者约翰·霍普菲尔德的名字。
奖项揭晓后,诺贝尔奖官方推特被许多物理学者的声音包围:”AI不是物理!””本届诺奖颠覆了从业者的认知。”一名物理学背景的投资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但也许这也说明了一点:物理学的边界正在扩张。
当前,蛋白质工程学正从”Discovery(发现)”迈向”Design(设计)”的阶段。AI的登场,替代了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光谱、冷冻电镜,快速揭开蛋白质结构的难解之谜,被认为”解决了生物学50年内的最大挑战”。
这项研究还相当”新鲜”,其诞生距离获奖仅有3年。AI驱动的蛋白结构预测也将带来更高质量的生物学假设,进一步激发基础科学、药物研发、合成生物学设计方面的迅猛发展。
本届诺奖的两次”跨界”,无论是略微偏离物理学的传统,还是从偏向实验科学走向计算生物领域,都暗示着算力、算法、智能体等关键词将更频繁地出现在未来的诺奖授奖辞中。
AI跨界的意义当然不止于此。诺奖之外,AI在机器人、制造、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物理世界的智能水平;AI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如mRNA疫苗和CAR-T细胞疗法,同样展现了巨大的回报潜力,折射着精准医疗的未来。
何必质疑是”人类的诺奖”还是”人工智能的诺奖”?将诺贝尔奖颁给人工智能的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遭到动摇。相反,这恰恰反映了人类智慧的新高度,不仅是对技术突破的肯定,也是对人类智慧的礼赞。每一个迭代的技术、革新的成果,都是人类创新的结晶,都标志着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更深了一层、更进了一步。
AI成为科研的”利刃”
今年诺奖的揭晓,让我们震撼的同时,也揭示了AI的新角色:成为科研的”利刃”。
翻开最新的国际顶刊的目录,不难发现这一不可阻挡的趋势:从人工智能驱动的蛋白质功能机理探索和理性设计,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发现和药物优化、酶改造与生物基化学品的生成,再到科学育种与气象预测——不论是微观世界的多尺度探索,还是宏观、微观尺度科学成果的应用,人工智能求解高维函数、解决复杂问题的优势正在持续释放。
不回溯一个世纪的科学史,似乎难以说清AI驱动下的科学研究如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维数灾难”一直是笼罩在各国科学家头顶上的乌云:1957年,贝尔曼写下控制论方程,为最优控制提出基本原理与方法,却因变量太多不知如何有效求解;1964年,哈特马尼与斯特恩斯在面对计算机”原则上可计算、实际上难计算”的一大类问题时,急于探索”计算复杂性理论”。
或许,许多科学家曾找到过打开某扇发现之门的钥匙。然而,遗憾的是,锁舌已开,他们却没有”力气”推开这扇门。这个”力气”,就是人类处理多尺度问题(多变量函数)的能力。这一局限,制约了科学发现的深度、精度和速度。
“而AI正是跨越维数灾难、解决高维问题的高手。”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说。
AI诞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已帮助科学家把复杂的科学问题转化为算法问题,进行粗粒度建模,并开展了大量实验验证。
可以说,从探索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到研究世界工业的基本要素,AI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有力工具,更为重新定义科学问题提供了系统性思路。”人工智能提供了一套新思路来理解高维对象:高维的函数逼近、高维概率分布的处理、高维的动力系统、高维的微分方程等。从科学应用的角度说,在化学、材料、工程等领域,只要涉及理论,或者在实验中涉及数据和模型,就有人工智能一展身手之处。”鄂维南说。
不仅提供了全新思路,AI的作用还体现在对科研范式的颠覆、对科研效率的提升上面。
比如,AI在数据处理、预测模拟等方面潜力强大,具有传统技术手段所没有的”想象力”。它能高效、精准地理解复杂物理系统,解决大量传统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够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帮助科研者从纷繁的信息中快速提取关键线索、给出新的假设方向,加速科学发现的步伐。
“人机合作”还将带来新的研究范式、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例如,在医疗健康领域,AI结合生物医学知识可更精准地识别疾病早期迹象;在环境保护方面,AI能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趋势辅助制定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当肩负原始创新使命的科学突破成为新的瞩望,AI有了更宏大的愿景——将科学发现推上新台阶。
AI为科学开疆拓土
正改写科学、工程、我们日常生活的AI,不愧为时代科技命题大写的关键词。
“AI太百搭了,它的应用广泛且复杂,为各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说。
一方面,AI高浓度渗透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论坛和会议,不论是出场率还是影响力,都超越学科范畴,进一步为各领域拓宽边界。
今天,再用一门技术来定义人工智能,就把它说小了。它已超越一门学科、一种技术的范畴,而是一种思维,一本越读越厚的书。
另一方面,诺奖”跨界”的新趋势,也在试图打破又一边界,让技术无涯,让科学无止境。
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是两类独立的创新实践。科学一直被视为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科学或许依然是技术的基础,但已不是所有技术发明的先导。”陈小平说,近年来引发巨大关注的人工智能训练法,包括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的人工智能成果,都面临着可解释性挑战。这里的”解释”主要指的是对技术内在原理的科学把握,这种把握从根本上超越技术范畴,回归科学研究。
在科学界,学科之间的壁垒正在被打破。单一领域的成就已经被前人摘得差不多了,随着人类当前与未来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科学和技术想要实现进步,迫切需要AI这一法宝。如果说智能是一片无尽的疆域,而人工智能这个现代方法,正是开疆拓土的动力之源。
AI的应用清单越拉越长。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人工智能,正在揭开机器智能大幕的一角。无处不在的机器人、超越想象的汽车设计、更快更强的生产工具……未来,开发更强大的机器、实现更强大的智能,将为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日常生活带来无尽想象。
正如女科学家李飞飞所言:”AI的深远影响才刚刚开始。”
半月谈记者:张漫子

你可能还想读

Default Image

欧美最顶尖的5家云厂商,都在押注什么?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改变商业 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股强劲东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云服务行业,推动其步入前所未有的智能升级阶段。随着计算能力的飞跃与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AI技术在云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台积电表忠心的速度有点快

近期有消息称,美国已要求台积电从11月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运送常用于人工智能(AI)应用领域的先进芯片,专门针对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此消息虽然没有官宣,不过据了解这条消息基本属实,目前国内公司如果想做高性能AI相关芯片,台积电大概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AI行业存在泡沫吗?

观·察 泡沫的形成是技术发展吸引投资的必要过程,而泡沫的破灭则可以促使社会和制度进行调整,为新技术的全面应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陈永伟 图片来源:东方IC AI行业存在泡沫吗? 文/陈永伟 前几天,AI(人工智能)圈出了一件大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外媒:台积电停供大陆7纳米AI芯片

据路透社10日报道,美国商务部致函台积电,要求从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供应7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AI芯片。这一出口限制措施主要针对用于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图形处理单元(GPU)的芯片。 报道称,美商务部的这封信函允许美国绕过相关规则制定过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李彦宏: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 即将迎来爆发点

“过去24个月,AI行业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 11月12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应用来了》的演讲,发布两大赋能应用的AI技术: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和无代码工具”秒哒”。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AI闯关双十一:受伤的还是人类

或许大家还没意识到今天才是双十一。因为当双十一这天真来了,人们的感觉却是”双十一购物节”已经结束了。 步入”16岁”的双十一,从”光棍节”到”购物节”。在经历了奥数般的计算、复杂的玩法、到点蹲点抢红包等等规则后,今年的消费者显得格外疲倦。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NPU:真需求?假创新?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theregister,谢谢。 如果您现在还没有听说过神经处理单元(NPU),那么您一定错过了英特尔、AMD和高通一年的人工智能营销。 在过去的12个月中,这些专注于AI的处理器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Default Image

是时候重新认识To B圈的「双11」了

“双11″曾是一场商业与技术的伟力创造的”奇观”。但对于toB圈而言,只有当它造就的”奇观”成为寻常,下一个奇迹才会诞生。 11月11日,时针指向23点59分,杭州阿里巴巴云谷园区灯火通明。阿里云双11″作战指挥室”数据监控大屏上,销售额以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