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试射新型巡航导弹,特朗普访韩期间黄海紧张升级
快速阅读: 朝鲜“金城-3”导弹改进版采用混合推进系统,射程130至250公里,具备低空飞行和精确制导能力,支持地面和海军双重部署,增强军事灵活性和打击精度。
在没有官方命名的情况下,KCNA描述的特征与朝鲜的“金城-3”(KN-19)导弹的改进版极为相似。该导弹是苏联Kh-35导弹的衍生产品,采用混合推进系统,先由固体燃料助推器发射,再通过涡轮风扇发动机巡航。这种设计适合长时间低空飞行,射程通常在130至250公里之间。“金城-3”携带约145公斤的高爆炸药半穿甲弹头,旨在破坏中型水面舰艇并使传感器或脆弱的上层建筑失效。过去的试验展示了其航路点机动能力、低于2000米的巡航高度以及使用主动雷达制导(有时配以红外通道)的终端制导能力。官方图片已经显示了带有四个发射筒的履带式地面版本,以及从巡逻艇上发射的海军版本,证实了朝鲜寻求的双重部署能力。
所宣布的飞行时间值得注意,因为它超过了名义射程的简单换算。有几种假设是合理的。一种可能是采用闭环路径以测试发动机耐久性,通过减速段验证油门控制,这符合现代化KN-19扩大使用窗口的目标。另一种可能性是复杂的路线,包括航路点规避以验证惯性导航与卫星更新及中途地形匹配算法。无论如何,这不再是原来的Kh-35,而是一个经过改造的系统,其机体和助推器分离与原版不同,表明了朝鲜在推进、发射质量和低空稳定性方面的本地努力。
从能力层面来看,朝鲜的逻辑很简单。一种亚音速海对陆巡航导弹,能够在波浪顶部高度难以被探测到,补充了弹道导弹库存。这种武器通过限制辐射并利用海洋掩护受益于电磁静默。较小的雷达截面加上低空飞行,缩短了监视传感器的预警时间。在末段,激活主动雷达寻的器(可能配以红外传感器)的延迟,增加了拦截难度并能够对船体或港口基础设施的脆弱区域进行切向攻击。“金城-3”的架构支持单发或齐射。大量装载这种武器的战斗编队会增加联合作战计划和指挥控制的复杂性,并迫使防御方在海、陆、空层面上做出权衡。
平壤宣称的从海军平台垂直发射的能力值得关注。它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减少了发射点的方向约束,并简化了轻型舰体上的集成问题。这扩展了朝鲜舰队和伪装良好的海岸炮台的选择。地区内,威胁集中在港口入口、后勤编队以及中距离岸基操作的水面单位。对于首尔和东京而言,应对措施需要跨ISR链和巡航导弹拦截系统的真正互操作性,包括来自“宙斯盾”护卫舰、地面雷达、空中巡逻机以及L-SAM和M-SAM导弹电池的稳健轨迹融合。早期检测亚音速低空目标仍然是许多主要针对弹道弧线设计的体系结构中的盲点,这些体系需要具有足够仰角的传感器、海杂波分辨算法以及精炼的交战低空威胁的战术。
平壤于2014年首次展示“金城-3”,2015年从巡逻艇上进行了测试,2017年在元山进行了四枚导弹的协调发射,射程约为200公里,最大高度约为2公里。2020年,从东海岸的发射确认了地面版本的存在,2021年西海岸的事件显示了黄海和日本海两个战区的常规工作。这一系列测试表明,朝鲜致力于使发射链可重复,拥有坚固且适应性强的技术基础,这对于一个寻求低成本抵消方案的受制裁国家来说是一项资产。
朝鲜正在追求分散和韧性的结合。双重部署增加了接近角度,降低了可预测性,并在恶劣海况或天气条件下拓宽了发射窗口。如果使用沿海巡逻艇作为载体,由于数量众多且靠近海岸,这些巡逻艇在本已拥挤的监视需求区域中增加了检测难度。海岸炮台得益于冗余位置、短撤退路线和隐蔽站点网络,使得反火力打击充满不确定性。与诱饵、干扰或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配合使用时,“金城-3”可以增加防御支出并为其他攻击方向打开窗口,包括短程弹道导弹。这种影响立即体现在危机中对水面编队和民用船队行动自由度的限制。
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一时机并非偶然。在即将展开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外交活动之际,平壤发出信号。唐纳德·特朗普提到的接触提议与朝鲜将常规测试描述为可靠性工作的叙述形成竞争。与此同时,与俄罗斯的工业交流再次浮现,许多分析人士怀疑这些交流涉及推进系统或导引头的技术转移,加速了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系统的开发。北京保持观望态度,留有操作空间,而首尔和东京则加强了在预警和导弹防御方面的合作。对于国际安全而言,影响显而易见。每一次在现代化亚音速巡航导弹上的进步都扩大了半岛周围的A2/AD区域,重塑了盟军海军存在的风险评估,并迫使传感器和火力的实际互操作性升级。这种压力持续影响着印太地区的稳定。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