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军推出新型多角色无人机母舰
快速阅读: 新加坡推出新型多功能战舰MRCV,作为无人系统母舰,增强海军能力。首舰下水,长150米,排水量8000吨,配备先进武器系统,计划2028-2029年服役。
新加坡——新加坡近日推出了其海军新一代多功能战舰中的首艘,该型战舰不仅可作为无人系统的母舰,还将成为新加坡海军舰队中最大的舰艇。在周二,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出席了在本地防务承包商ST工程公司的船厂举行的胜利级多用途战斗舰(MRCV)首舰下水仪式。这批六艘战舰将取代新加坡海军现役的同数量导弹护卫舰,并沿用前者的舰名。
新加坡国防部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MRCV是一款高端作战舰艇,设计用于搭载无人空中、水面及水下系统,以执行海军行动并作为指挥舰。新加坡海军副MRCV项目主任吴永国上校在媒体问答环节中提到,新加坡并不希望简单地替换现有的小型导弹护卫舰,而是寻求一种能够利用无人技术,并为未来技术进步做好准备的设计。
“无人系统将部署在MRCV上,与之协同工作,扩展舰艇周围的监视能力,提高其操作效能,使得单艘MRCV就能完成现在需要多艘有人驾驶舰艇才能完成的空中、水面和水下领域的任务。”他补充说。
在有海军总长、高级新加坡军事官员及行业代表参加的下水典礼上,张志贤表示,鉴于新加坡经济高度依赖通过其繁忙港口的全球海上贸易,因此有必要保护远离海岸的水域,因为通信线路已经超出了沿海海军的任务范围。“新加坡将继续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确保这一关键区域的海上航线对所有对该地区感兴趣的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开放且可访问。”他还说道。
为了改善MRCV的航海性能,新加坡选择了显著更大的舰体,吴永国解释说。这些MRCV基于丹麦奥登斯海事技术公司(OMT)的伊弗·惠特费尔特级和阿布萨隆级护卫舰的船体设计,长150米、宽32米(约492英尺乘98英尺),排水量达8000吨,远大于即将被替代的65米长、600吨重的导弹护卫舰。
国防部发布的另一份事实表显示,这些舰艇将配备来自欧洲MBDA的“紫苑”和“米卡”VL防空导弹、莱昂纳多公司的斯特莱斯76毫米舰炮以及两座安装有30毫米自动炮的拉斐尔Mk 30遥控武器站。这些导弹将从垂直发射单元中储存和发射,模型显示舰上有32个这样的单元。舰上还设有一个可供中型直升机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海鹰”或两架无人机操作的直升机甲板。
舰上的传感器包括泰雷兹多功能雷达、船体安装声纳和赛峰集团的光电系统。尽管吴永国没有具体说明泰雷兹雷达的型号,但据先前报道,这将是法国公司声称可以执行海面和空中搜索以及火控任务的四面阵列Sea Fire 3D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
MRCV还将装备反舰导弹,尽管吴永国没有透露具体的导弹系统或携带数量,但考虑到这些导弹可能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和ST工程公司联合开发的蓝矛导弹相同,因为后者已被选中用于正在升级的新加坡无畏级护卫舰。在今日仪式期间的舰艇内部参观中,至少可以看到四个发射装置的安装点。
这些舰艇还将安装由瑞典萨博设计和制造的复合材料驾驶舱,ST工程公司将根据新加坡国防科技局的要求进行建造和系统集成。这些舰艇具有高度模块化的特点,任务舱可容纳多达八个标准20英尺集装箱,用于各种任务模块,例如医疗设施或无人系统控制室。
新加坡预计于2028年或2029年初将胜利号编入海军服役。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