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隐身无人机首飞,太平洋军力博弈升级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来源:szf
中国新型隐身无人机首飞,太平洋军力博弈升级

快速阅读: 中国GJ-X隐身无人机首飞成功,翼展约42米,设计独特,可能用于远程侦察或作战,体现中国在无人航空领域的快速进展,加剧太平洋地区的军事竞争。

中国GJ-X隐身无人机近日首飞成功,标志着其无人作战雄心正向太平洋权力游戏迈进。本月,《战争地带》(The War Zone, TWZ)报道,中国的最新隐身无人机——非正式称为GJ-X——首次被发现飞行。这款飞机以其巨大的“曲翼风筝”飞翼设计著称,最初于9月在中国新疆马兰测试基地的卫星图像中曝光。

据估计,GJ-X的翼展约为42米,属于大型无人隐身平台的稀有类别。新曝光的视频显示,一架配置类似的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具有分裂舵面和可能的双发布局,底部采用反差涂装,旨在高空飞行时隐藏其形状。分析人士对其预期用途存在分歧,讨论其是否作为类似美国RQ-180的远程侦察平台、无人作战空中载具(UCAV)或隐身轰炸机。GJ-X的出现紧随中国隐身飞机开发的加速,包括J-36和J-XDS无尾战斗机,彰显了中国在先进航空能力方面的快速进展。

尽管GJ-X的具体用途尚未确认,其规模和设计暗示了多用途潜力,反映出中国在日益激烈的地区和全球防御竞争中扩展高端无人武器库的战略雄心。如果中国借鉴了美国RQ-180无人机的设计理念,其任务和能力可能预示着中国打算如何利用GJ-X作为远程侦察平台。根据《战争地带》7月2024年的报道,RQ-180是一种具备隐身性能的高海拔长航时监视无人机,设计用于穿透严密设防的空域,而U-2和RQ-4无法在这种环境中操作。

该报告指出,RQ-180旨在针对与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近邻对手进行深度侦察,结合雷达规避外形设计、长航程和持久性,能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持续收集情报数小时。除了侦察任务外,报告还提到它可能作为电子战和通信中继节点,将分散的力量连接起来,跨越争议区域。

类似地,中国的GJ-X可以从海南的乐东和佛罗等沿海基地起飞,监控南中国海的广阔区域,北至台湾,甚至延伸到太平洋的广大海域,提供关键的目标数据,同时监测美国及其盟友的部队。除了太平洋,中国还可以在与印度的边界争端中在喜马拉雅地区使用GJ-X,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其传感器套件是为海上还是陆上作业优化的。

如果GJ-X最终被证实为UCAV,Malcolm Davis在2025年9月发表于《战略家》的文章中提到,无人飞机通常较低的采购和运营成本可能使中国在涉及此类飞机的行动中产生大量优势。Davis指出,当GJ-X与高超音速武器、空射巡航导弹(ALCM)、地射巡航导弹(GLCM)和海射巡航导弹(SLCM)搭配使用时,可以显著提高中国威胁前沿部署的美国及盟国基地和海军力量的能力。

Davis提到,GJ-X可以用作核武器投送平台,这可能改善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中空基部分的潜在不足。虽然轰-6战略轰炸机是中国空基核武库的基石,但由于缺乏隐身特性且没有空中加油时航程有限,可能存在重大短板。尽管美国国防部2024年《中国军事力量报告》指出,中国正在开发航程超过10,000公里的H-20隐身轰炸机,通过空中加油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操作,但该机型要到2030年代才能服役。

像GJ-X这样的隐身无人机可能会部分填补H-20所计划提供的深入打击能力。然而,使用无人平台进行核武器投送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洲际弹道导弹(ICBM)和核动力潜艇(SSBN)等其他核武器投送平台相比,有人驾驶的战略轰炸机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它们可以根据新的飞行或目标数据重新定向或重新瞄准,或者在任务突然取消时返回基地。这种灵活性源于有人驾驶战略轰炸机中,核武器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直到释放的那一刻。

将敏感决策委托给人工智能会引发诸多问题。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24年9月的一篇论文中,弗拉迪斯拉夫·切尔纳夫斯基警告称,将先进的人工智能集成到核指挥和控制体系中,可能带来严重的升级风险,尤其是在不透明或不可靠系统影响时间敏感决策时。

他指出,缺乏可解释性、易受网络攻击以及对AI输出的潜在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危机情景下的误判,削弱人类监督并引发深刻的战略和伦理问题。或许正是出于这些原因,美国将其B-21隐形轰炸机设计为有人驾驶模式,考虑到了使用无人驾驶平台进行核武器投送的局限性、影响和风险。同样,鉴于这些警示,GJ-X可能作为测试平台,用于部署可能应用于H-20隐形轰炸机的技术,后者预计也将是有人驾驶设计。

中国的GJ-X亮相,连同GJ-11“利剑”无人作战飞机和能够大规模部署对抗美国及其盟军在太平洋力量的B型隐形无人战斗机,凸显了美国及其盟友反无人机防御的质量问题。2025年9月,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的一份报告中,斯塔西·佩蒂约翰和莫莉·坎贝尔警告称,美国的防御系统规模不足且整合不佳,难以应对中国的大规模无人机群。

佩蒂约翰和坎贝尔指出,尽管雷达、定向能和高功率微波研究取得了进展,但很少有系统达到操作成熟度,导致多层次防御存在漏洞。他们补充说,当前的反无人机网络缺乏深度、成本效益高的拦截器和AI驱动的指挥系统,以击败自主无人机群。他们强调,若不迅速部署高功率微波(HPM)和被动传感器等新兴技术,美国军队在未来涉及台湾的太平洋战争中可能被中国压倒。

中国GJ-X隐形无人机的首飞不仅标志着无人航空的一个里程碑,也显示了其部署自主、远程打击和侦察系统的能力,这些系统能够改变太平洋战场。随着先进的中国无人机群在太平洋上空飞行,美国及其盟友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快速开发出集成、可扩展和智能化的防御系统,以应对当前的机器以及未来的AI驱动无人战争。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

你可能还想读

美陆军选用Freedom Eagle-1为新型反无人机拦截器

美陆军选用Freedom Eagle-1为新型反无人机拦截器

快速阅读: AeroVironment公司战略捕获高级总监丹尼尔·诺兰德表示,FE-1无人机设计受威胁驱动,随着技术发展,类似沙赫德无人机正向亚音速巡航导弹能力演变,采用喷气推进,飞行高度和航程增加。 丹尼尔·诺兰德,AeroVironme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乌克兰飞行员发射反辐射导弹压制俄防空系统

乌克兰飞行员发射反辐射导弹压制俄防空系统

快速阅读: 西部空军司令部10月22日发布视频,显示乌军战术航空飞行员使用反辐射导弹精准打击俄防空系统,旨在清除空中障碍,支持后续打击行动,确保乌军打击力量有效运作。 西部空军司令部发布了一段新视频,显示一名战术航空飞行员向俄罗斯防空系统发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美国谴责朝鲜导弹发射,呼吁停止进一步非法行为

美国谴责朝鲜导弹发射,呼吁停止进一步非法行为

快速阅读: 美国谴责朝鲜发射短程弹道导弹,呼吁停止非法行为,重申对韩国和日本的安全承诺。朝鲜此举为五个月内首次,正值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前夕。 美国谴责朝鲜最新一次弹道导弹发射,呼吁其停止进一步的“非法”和“破坏稳定”的行为,并重申美国对韩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伦敦警方启用远程操控无人机加强应急响应

伦敦警方启用远程操控无人机加强应急响应

快速阅读: 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启动“无人机首响应者”项目,部署远程操控无人机,以加强应急响应能力,预计两分钟内抵达现场,提供关键情报,助力警务效率。 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计划部署远程操控无人机,以加强其应急响应能力。这项新试验将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伦敦警方启用无人机快速响应紧急情况

伦敦警方启用无人机快速响应紧急情况

快速阅读: 伦敦警察厅启动“无人机首响应者”项目,无人机将在接到999报警电话后两分钟内到达现场,提供高质量视频支持警员行动,提高警务效率和安全性。 伦敦警察厅启动了一项创新试点项目,将无人机用于支持警察应对紧急情况。这项新技术将使警方更快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伦敦警方试用远程操控无人机支援行动

伦敦警方试用远程操控无人机支援行动

快速阅读: 使用无人机响应可获精确信息,提前捕捉证据,现场混乱时助决策,确定警力资源,迅速识别并逮捕逃犯,避免大规模搜索。 通过立即使用无人机响应,我们将获得更精确的信息,在最早的机会捕捉到最佳证据。更重要的是,在现场混乱或目击者困惑的情况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无人机频现欧洲多国机场,引发安全担忧

无人机频现欧洲多国机场,引发安全担忧

快速阅读: 近期,丹麦、德国和挪威等多国机场及军事设施频繁遭遇无人机干扰,导致航班中断,加剧欧洲安全紧张局势。事件疑似与俄罗斯有关,但无确凿证据。欧盟计划加强无人机防御措施。 多国机场及军事设施附近频繁出现无人机,包括丹麦、德国和挪威等地,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美国陆军选中Freedom Eagle-1为新型反无人机拦截器

美国陆军选中Freedom Eagle-1为新型反无人机拦截器

快速阅读: AeroVironment高级总监Noland在AUSA会议透露,FE-1无人机设计受威胁驱动,采用喷气推进技术,飞行高度高、航程远,具备类似亚音速巡航导弹能力。 AeroVironment的高级战略捕获总监Daniel Nol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