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展示新型海婴无人舰,强化黑海持久压力
快速阅读: 乌克兰安全局公布新型“海婴”无人水面舰艇,可重复使用,航程超1500公里,载重2000公斤,具备模块化武器配置和高级生存能力,显著提升黑海战区远程海上拒止与基础设施拦截能力。
“海婴”是一种低可探测性、高速无人水面舰艇(USV),由乌克兰安全局(SBU)设计为模块化打击和多任务平台。该最新版本于2025年10月22日由乌克兰安全局公布,被描述为可重复使用而非一次性使用,并从移动指挥节点控制,这标志着其向长时间耐力、可重复任务的转变。官方消息指出,“海婴”可行驶超过1500公里,载重可达2000公斤,这得益于强化的发动机和现代化的导航系统。这种组合不仅扩展了乌克兰沿海地区可行的发射路径,还增加了该舰艇可携带的动力和非动力有效载荷种类。
此次现代化升级建立在已有操作历史的基础上。乌方官员将“海婴”与2025年6月3日第三次袭击克里米亚大桥联系起来,描述了一种使用无人水面舰艇投放炸药以攻击结构支撑的作战模式。更广泛地看,SBU认为其USV行动促成了俄罗斯决定将主要水面舰只从塞瓦斯托波尔重新部署至诺沃罗西斯克地区,这一变动减轻了对通常称为粮食走廊的商业航线的压力。乌克兰当局和国际媒体报道多次声称,海上无人机攻击已经损坏或摧毁了多艘俄罗斯船只,据线报统计,整个行动期间共击毁约11艘船只。
为了展示平台的模块化特点,展示了两种新的武器配置。一种变型装备了陀螺稳定遥控机枪站,具备自动目标获取和识别功能,旨在提供针对小型船只和低速空中威胁的点防御能力,并在接近或撤离时提供压制火力。另一种变型则配备了一个十管“冰雹”级火箭发射器,能够从海上平台提供区域效应火力,用于海岸压制、欺骗或照明任务。虽然SBU没有具体命名枪架,但乌克兰工业文献中提到的Tavria-14.5远程武器站,已在陆地平台上部署,其描述的稳定性和跟踪特性与SBU展示的一致。
除武器外,SBU官员还强调了几项生存能力和集成特性。“海婴”升级版集成了人工智能辅助的敌我识别系统、发射小型侦察无人机的能力以及多层自毁选项,以防被俘获。这些特性表明,该平台的数字化骨干和任务系统架构正在成熟。加上从移动海上平台进行稳定射击所需的GNSS/惯性导航改进,这些新功能支持更复杂的远距离任务。
综上所述,工程选择突出了耐久性、有效载荷灵活性和可重复使用性。延长的航程和更大的载荷余量允许“海婴”从分散的沿海节点发射,增加了对手反侦察和预先阻止的难度。有效载荷的模块化设计使得角色快速切换成为可能,从单程打击到可重复使用的多任务,提高了螺旋升级模型下的成本效益。总体而言,这些属性能够实现多维度施压:迫使对手同时在固定基础设施、海上舰只和岸基物流节点进行防御,且每次出击的成本相对较低。战略上,在半封闭的黑海中长期部署USV已经改变了舰队姿态,并加速了反USV防御、分层沿海雷达、光电/红外哨兵、声学触发装置、速射炮、电子战和港口保护的硬杀伤拦截器的投资。
SBU在其介绍中强调了“海婴”家族的新成员具有扩展的航程、更高的载荷余量和模块化武器等主要特征,部分资金来自UNITED24公共筹款平台。在官方材料范围内,这些能力被视为维持乌克兰在黑海战区远程海上拒止和基础设施拦截能力的工具。
作者:Teoman S. Nicanci – 国防分析师,陆军识别集团
Teoman S. Nicanci毕业于比利时顶尖大学的政治科学、比较与国际政治以及国际关系与外交专业,研究重点是俄罗斯的战略行为、国防技术和现代战争。他目前担任Army Recognition的国防分析师,专注于全球国防工业、军事装备和新兴国防技术。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