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成新AI创新摇篮,数字游民聚首共筑未来
快速阅读: 良渚,以5000年文明遗址著称,现成为AI创新中心。齐先生发起的“AI客厅——良渚展示日”吸引近300名参与者,成为AI项目分享平台。张明亮开发“时光通”,用AI连接家人与老人。
杭州,10月21日(新华社)——以考古遗址闻名的良渚,位于中国东部城市杭州,这些遗址证明了中华文明至少已有5000年的历史。如今,良渚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一个意外中心,这得益于不断壮大的数字游民和独立开发者社区。
刚刚结束的良渚论坛上,关于古代辉煌的讨论热火朝天,而在附近,年轻创新者们也充满了另一种能量,准备参加他们的定期聚会。
齐先生(化名),一位来自北京的前产品经理,是“AI客厅——良渚展示日”的主持人。这个每月一次的聚会从一个小范围的家庭实验发展成为一个吸引了近300名参与者的活动。
这一切始于2024年夏天。当时,作为数字游民刚搬到良渚不到一年的齐先生感到在家工作时有些孤独,于是决定邀请邻居到家中共同工作。“我只是摆了几张桌子和椅子,并在网上发出了邀请。”齐先生回忆说,“那天下午,来了十多个人。”
随着对人工智能兴趣的增加,聚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第一次正式的展示日在2024年11月举行,地点设在后院。由于人数众多,参与者甚至带来了自己的椅子。这一场景后来成为了活动标志的灵感来源:一只站在椅子上的鸟。
如今,展示日已成为AI创作者分享项目、交流想法和寻找合作伙伴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已有超过60位企业家在此展示过项目,主题涉及从AI生成的3D建模和数字名片到情感智能聊天机器人等。
他们共同关注的是以人为本、易于访问的人工智能产品。
例如,张明亮开发了“时光通”平台,通过AI辅助的电话和记忆卡帮助家庭成员与老年亲属保持联系。
这个想法源于他的亲身经历。来自中国西南部四川省成都的张明亮与祖母关系密切。当祖母开始出现记忆力衰退的迹象时,他深受触动。
他并非个例。许多远离家乡的人内心都怀有同样的隐痛:想要陪伴年迈的父母或祖父母,却因距离和日常事务而无法实现。
因此,他构想了一个能够理解祖母方言并自然与其对话的AI工具。该工具将分析他们的对话,识别最真挚的时刻和生活建议,并自动将其转化为精美的“记忆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字卡片会积累起来,形成一个不断增长的家庭故事库,可以打印成实体相册或永久在线保存。
“时光通”就是这样诞生的——一个让用户只需一键即可与长辈分享生活点滴的平台。
“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呢?”张明亮说,“但仔细想想:你上次真正这样做是什么时候?”
他的目标不是取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是重建这种联系,让技术成为跨越代沟的桥梁。
“超过95%的老年用户接受这种沟通方式,”他说,“它弥补了我们不能亲自到场的情感缺失。”
陶方波,一位从硅谷归国的创业者,带着他的个人AI平台“我.机器人”来到良渚。他认为这里是一个开放创新的试验田。“我们希望看到年轻人在AI时代独自或组成小团队能创造出什么。”他说。
随着这种成长,一种不同类型的科技社区正在良渚形成。约2000名从事数字行业的年轻人,如开发者、设计师和创作者,被这里自然宁静与城市便利的平衡所吸引,定居于此。
良渚所在的余杭区正乘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该区核心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超过2290亿元(约合320亿美元),占GDP的近70%,位居浙江省首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委员会成员潘鹤林认为,这样的草根科技生态系统至关重要。“通过交流,企业家可以突破技术瓶颈,探索新的AI应用场景。”他说。
尽管氛围轻松,但愿景却是严肃的。正如“展示日”活动的常客希远(化名)所说:“我们希望良渚能够成为像‘硅谷’一样的地方,但拥有自己独特的身份。”
在这个曾经孕育稻谷和文明的古老土地上,新一代人正在播种另一种种子,利用算法和创造力,培育一个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未来。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