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机器人博士生开启艺术AI之旅
快速阅读: 上海戏剧学院接纳机器人学霸01为首位机器人博士生,将在四年内学习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该项目由STA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发起,旨在开发具身代理的实验培训方法,结合多模态互动、艺术表现和认知发展。
上海,9月21日(新华社)——身高1.75米,体重32公斤,身着蓝色短袖衬衫的机器人学霸01近日被上海戏剧学院(STA)接纳为首位机器人博士生。在未来四年里,它将在舞台设计系攻读数字表演设计学位。
该项目由STA与上海科技大学(USST)联合发起,旨在开发新一代具身代理的实验培训方法,重点强调多模态互动、艺术表现和认知发展。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霸01将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动作、套路和表演技巧。USST团队负责其技术训练和基础知识,而STA团队则培养其艺术表现能力。
据USST机器智能研究所所长、学霸01的共同导师李清都介绍,该机器人是行者2号的优化版本,后者在今年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学霸01采用了世界领先的超轻量级腱基仿生结构和类人面部技术,能够完成精细动作,展示超过100种逼真的表情并实现实时互动。
李清都表示,该机器人可以灵活调整高度和外观,在高强度条件下连续工作超过六小时。它还能根据观众反馈实时调整表演,并提供几乎无限的表演风格。“现阶段,学霸01可以‘演唱’河南豫剧、上海沪剧和京剧片段,但其动作仍缺乏流畅性和美感。我们让它向专业演员学习。”他补充说,他们利用动作捕捉技术记录人类表演者的动作、表情和手势,形成训练数据集。未来,机器人可以从视频资料中直接学习,这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有助于生成更自然的表演。
STA校长黄昌勇指出,机器人的核心任务是探索艺术与技术的交汇点,特别是研究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人工智能结合。“我们的教学模式融合了技术精炼与人文启发。”STA教授、学霸01的另一位共同导师杨青青说道。“在技术层面,我们与USST团队合作,完善机器人的表演;在人文方面,我们更加注重讨论和灵感激发。”
例如,她可能会向学霸01解释角色的背景、动机和情感层次,机器人将利用其语言处理技术来解读指导并生成相应的表演建议。杨青青强调,这一举措为中国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见解,打破了学科界限,强调当代艺术家需要将技术素养和跨学科思维与传统技艺和人文知识相结合。她还指出了项目在数字化保存和创新戏剧艺术方面的角色,通过先进技术保护和推广中国戏曲等文化遗产。“技术既是新的媒介,也是艺术创作的伙伴。”她说。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