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警方高效抓捕罪犯,智能监控系统显神威
快速阅读: 中央调查局启动AI监控系统,已安装1500个摄像头,大幅提升抓捕效率,识别并逮捕多名在逃人员,包括内部员工,显著改善公共安全。
中央调查局(CIB)启动了一项先进的人工智能(AI)监控系统,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逮捕罪犯。CIB副局长萨鲁特·夸恩索帕警长表示,曾经被视为科幻的技术如今已成为公共安全的强大工具。
该项目最初在曼谷的CIB总部作为试点开展,安装并测试了AI摄像头。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个人,并将其身份与毒品犯罪等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
在初步成功后,该系统迅速扩展。目前,CIB总部已安装约1500个AI摄像头,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该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学习和适应能力,如同一个“大脑”,实时处理大量数据,分析面部特征并即时检查通缉令。
这一功能带来了令人惊讶的发现。系统甚至识别出一些在警方同一屋檐下工作的有通缉令的人员,包括一位工作多年的清洁工,其犯罪历史此前一直未被发现。
“全国范围内有近30万份通缉令,没有警员能记住所有面孔。人工智能提供了人类无法比拟的警惕水平。”萨鲁特警长说。
从发现到逮捕
试点之后,CIB开始将该系统扩展到高流量区域,如曼谷阿皮瓦特中央站、主要汽车站和机场。效果显著。在中央站,单个摄像头每天平均可识别20名在逃人员。
“这标志着传统警务方法的巨大改进。”萨鲁特警长表示。以前,四到五名调查员可能需要一周时间才能追踪到一名嫌疑人。有了AI系统,单个摄像头可在几小时内标记数十名在逃人员。这种战略转变使警务更加主动和高效。今年5月至8月期间,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直接导致超过500名在逃人员被捕。
系统设定只有当置信度达到至少95%时才会提醒警员。触发警报后,地面警员会核实嫌疑人的身份再进行逮捕,这一过程的误报率很低。
萨鲁特警长指出,这是对技术先进面部识别能力的证明,即使个体部分遮挡、戴帽子或从不同角度拍摄,系统也能识别。
扩大覆盖范围
CIB与曼谷大都会管理局合作,在公共场所部署其AI驱动的摄像头系统。
在宋干节期间,该系统在Silom和Khao San路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测试,当时聚集了近5万人。系统识别出147名有通缉令的人员,其中包括一名涉嫌谋杀的嫌疑人。“这种主动筛查防止了潜在危险分子进入密集人群的公共空间,展示了技术在提升公共安全方面的新潜力。”副专员说。
该系统还与当地警方合作,监控高风险人员名单,如患有严重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员。它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用于监测VIP,并通过与FBI、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和英国国家犯罪署等国际执法机构的名单交叉对比,帮助检测跨国犯罪分子。
尽管系统表现优异,但仍存在局限。“目前,全国仅有约180个摄像头位置。”萨鲁特警长指出。CIB计划在主要交通枢纽和其他关键公共区域增加1000个摄像头。
更智能的警务方式
CIB的AI摄像头系统将警务模式从被动转变为积极。系统持续巡逻,不仅有助于预防犯罪,还能在罪犯造成进一步伤害前将其逮捕。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展示了技术如何增强执法能力,作为力量倍增器,使警员能够专注于更复杂的任务。”萨鲁特警长说。
该系统由CIB的大数据中心支持,所有逮捕信息集中管理。这使得调查员能够看到罪犯及其网络之间的联系。输入嫌疑人的姓名,可以迅速揭示与其他案件和个人的关联,有助于摧毁整个犯罪网络。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