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厂商禾赛CEO警告:社会未准备好迎接全自动驾驶
快速阅读: 禾赛科技CEO李大卫警告,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将更慢,因社会和监管障碍。禾赛科技在香港上市筹资5.35亿美元,激光雷达市场前景广阔。
总部位于上海的禾赛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供应商,这种关键组件帮助自动驾驶汽车“看到”周围环境。禾赛科技首席执行官李大卫最近警告称,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将比行业内许多人预期的要慢得多,原因在于显著的社会和监管障碍。他指出,公众对涉及自动驾驶汽车的致命事故的容忍度几乎为零,远低于对人类驾驶员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的接受度。
李大卫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尽管每年有近百万死于道路事故,但如果一家公司制造的车辆每年导致一人死亡,该公司可能会面临生存危机。“每年有近百万条生命因车祸而失去。如果一家技术公司制造的车辆每年导致一人死亡,这仅仅是万分之一的比例,但该公司将难以生存。”他在禾赛科技在香港二次上市前表示。
与此同时,行业正大力投资于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和Alphabet的子公司Waymo在美国推出了机器人出租车车队,而在中国,百度、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正在试点商业服务。汽车制造商也已将半自动驾驶功能集成到消费级车辆中,尽管北京在年初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轿车的致命事故后,最近采取措施限制其使用。“当它们出错时,我们对此的容忍度非常低。”李大卫说,这项技术不仅面临工程测试,还面临“社会问题、监管问题和政治问题”。
成立于2014年的禾赛科技已经控制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并正在扩大其在机器人行业的供应地位。本周,该公司在香港上市筹集了5.35亿美元,股价首日上涨近10%,达到234港元。
此次股票发行由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和招商证券国际承销,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和东南亚超级应用运营商Grab。禾赛科技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研发、工厂扩张和自动化项目。
该公司此前在2023年纽约首次公开募股中筹集了1.9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选择双重上市,以规避美国的政治和监管风险。
禾赛科技曾因涉嫌与中国军方有关联而受到五角大楼的审查,但李大卫表示,赴香港上市并非出于对纽约可能被迫退市的担忧。“总有谣言,但我们不会基于谣言运营。”他说,香港投资者对自动驾驶生态系统更为熟悉。
激光雷达技术——一种基于激光的传感器,可以生成三维环境图以防止碰撞——正成为自主和半自主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市场研究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全球激光雷达行业规模将从今年的28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66亿美元。
禾赛科技自身的财务业绩反映了这一增长趋势。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620万美元,扭转了上一年的净亏损局面。收入增长54%,出货量超过35.2万台,是2023年的三倍多。
客户使用禾赛科技的产品用于所谓的二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控制速度和转向,并能够处理城市环境中变道和脱手驾驶等高级任务。
展望未来,公司预计来自向三级自动化过渡的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将增加,这种自动化允许车辆在更多场景下独立运行,同时保持人类驾驶员待命。然而,李大卫认为近期更大的增长机会不在汽车领域,而在机器人领域。
禾赛科技计划利用其在汽车激光雷达领域的规模优势,扩展到其他自主应用。李大卫指出了人形机器人、无人机、送货机器、叉车甚至机器人割草机等潜在受益者,这些都将受益于为汽车开发的相同测绘技术。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