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赫勒军备竞赛加剧,俄中势力扩张引发担忧
快速阅读: 过去五年间,萨赫勒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军事政变,导致整个区域的战略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新政权驱逐了法国、欧盟和美国参与反恐行动和维和行动的部队,退出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并成立了新的组织——萨赫勒国家联盟(AES,Alliance des États du Sahel),以协调对抗极端主义者的斗争。他们雇佣了来自瓦格纳集团(现称非洲军团)的俄罗斯雇佣兵,保护政权并领导反极端主义行动。此外,这些军事政权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购买了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新型武器装备,并授予俄中企业矿山和其他经济资产的控制权。
自2021年6月7日,由上校阿西米·戈伊塔领导的军事军官在马里发动政变以来,该军事政权从俄罗斯采购了多种新型军事装备。2022年,马里订购了三架M-8和M-17运输直升机,同年交付。随后又订购了五架L-39“信天翁”武装教练机和两架M-8运输直升机,次年交付。2023年,俄罗斯向马里交付了一架伊尔-76重型运输机,2004年交付了一架安-28轻型运输机。2024年1月,俄罗斯向马里交付了更多装甲车,包括五辆T-72坦克、BMD步兵战车、BTR-880装甲运兵车和斯巴达克装甲车。
2022年,马里的军事政权还从中国订购了80辆VP-11装甲运兵车,次年交付。2023年3月,再次从中国获得了大量VP-11装甲运兵车。2025年,开始接收160辆中国生产的VP-14装甲运兵车。2023年,布基纳法索从阿联酋国际装甲集团订购了20辆“守护者”装甲运兵车,同年交付。
自2022年9月30日,伊布拉希姆·特拉奥雷上尉推翻前任军事政权后,布基纳法索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武器采购。2024年6月,布基纳法索接收了50辆VP-11和50辆VP-14装甲运兵车,同年,中国向布基纳法索交付了16辆VN-22装甲战斗车、10辆WZ-551装甲运兵车和6辆突击者装甲火力支援车。此次交易还包括PLL-05自行榴弹炮和SR-5多管火箭系统,于2025年8月交付。2024年4月,布基纳法索从土耳其接收了至少两架贝拉克塔尔阿金奇无人机和五架贝拉克塔尔TB-2无人机,此前自2022年4月以来已交付约十二架。为了武装这些无人机,布基纳法索于2023年购买了20枚特贝尔制导导弹,2024年交付。最近一年,布基纳法索还获得了土耳其的“埃杰德·亚尔钦”装甲运兵车和埃及制造的“水牛”E-10装甲车。
2023年7月28日,阿卜杜拉赫曼·特奇尼将军在尼日尔发动政变,推翻了穆罕默德·巴祖姆的民选政府。在美军被驱逐后,100名俄罗斯军事教官于2024年4月抵达尼日尔,提供了据尼日尔国家广播电台RTN报道的“最新一代防空系统”。
2023年,瓦格纳集团负责人叶夫根尼·普里戈任去世后,该集团在萨赫勒及其他非洲地区的雇佣军力量由俄罗斯国防部接管,并更名为非洲军团。2024年12月,俄罗斯向马里派遣了1000名非洲军团士兵,而当时仍有1500名瓦格纳集团成员驻扎在马里。2025年6月,瓦格纳集团撤离马里,部分人员转入非洲军团,使其人数增至约2000人。2024年1月,100名非洲军团士兵抵达布基纳法索,取代了那里的瓦格纳集团成员,预计人数将增加到约300人。2024年4月,100名俄罗斯士兵抵达尼日尔,可能用于操作该国的新防空系统。
沿海西非国家面对极端主义组织的扩散,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武器采购。特别是美国希望在被迫撤出尼日尔后,在该地区重新部署无人机行动,因此向贝宁、科特迪瓦和加纳出售了武器。其他武器制造商也在该地区进行了重要销售。
2025年8月,贝宁在独立日阅兵式上展示了九辆新购入的白俄罗斯产“凯曼”装甲运兵车和四辆南非制造的“卡利杜斯”MCAV-20装甲运兵车。此外,还展出了东风CSK-131、VAB-VTT、BRDM-2和“豹”装甲运兵车。这些“豹”装甲运兵车原本计划送往尼日尔,后来改道至贝宁、科特迪瓦和加纳,其中12辆于2024年11月交付给贝宁。“豹”装甲运兵车由南非的OTT技术和美国的联合制造技术(OTT-USA)生产。2024年1月,拜登政府批准向科特迪瓦出售12辆M-36“豹”装甲车,这批车辆于2025年4月交付。然而,该国还获得了至少11辆P-11装甲车、至少15辆东风EQ-2050装甲运兵车和6辆VN-22装甲火力支援车。阿联酋国际装甲集团交付了BATT UMG和Terrier LT-79装甲车。土耳其则提供了至少20辆奥托卡“眼镜蛇II”装甲运兵车,最近又交付了奥托卡“乌拉尔”装甲车。科特迪瓦从南非获得了19辆“春羚羊”SD装甲运兵车。2025年5月,加纳接收了14辆来自美国的M-36“豹”装甲运兵车,价值超过600万美元,旨在加强反恐和内部安全行动中的部队保护、机动性和效能。
为了支付这些武器装备,军事政权增加了军费开支,并将矿产开采权授予俄罗斯和中国公司。虽然这些交易表面上按正常财务条款进行,但实际上促进了采矿特许权和其他经济资产的获取。俄罗斯公司在马里法科拉和卢洛地区获得金矿开采权,是在瓦格纳集团雇佣兵进入该国后实现的。俄罗斯公司,包括罗索原子能国家公司的子公司铀一公司,签署了在马里勘探和开发铀和锂矿的协议。2025年6月23日,普京总统在莫斯科会见了马里准军事政变领导人阿西米·戈伊塔,并宣布俄罗斯与马里签订了新的经济协议。同年4月,俄罗斯诺德黄金公司与布基纳法索签订开发金矿的协议,而俄罗斯罗索原子能国家公司正在寻求进入尼日尔的铀矿。2024年11月,尼日尔矿业部长表示,该国正在与俄罗斯公司讨论铀矿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问题。
中国赣锋锂业与马里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包括古利马纳项目,这是一个专注于锂矿开采和加工的合资项目。该项目进展顺利,赣锋锂业于2024年12月开始生产。另一家中国企业王康在马里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水泥、陶瓷、石灰和铁的生产。中国在尼日尔油田、炼油厂以及一条通往贝宁的新建输油管道中持有多数股权,这将使尼日尔的石油产量翻倍。2023年5月,中国石化与尼日尔政府就进一步开发石油资源达成了谅解备忘录。
可靠报告显示,萨赫勒地区的政府军和非洲军团单位持续犯下多起战争罪行。国际特赦组织和人权观察近期的报告记录了军事政权和俄罗斯士兵在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的暴力升级。武装冲突地点和事件数据项目收集的数据表明,2024年萨赫勒政府军和新非洲军团杀害的平民人数超过了圣战分子。非洲安全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与军事政权及其盟友俄罗斯军队有关的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共发生了356起,比前一年增加了36%,导致2109名平民死亡,超过伊斯兰主义者造成的1778名平民死亡。在马里,过去一年中82%的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是由政府军和非洲军团部队实施的,是三个萨赫勒国家中比例最高的。在布基纳法索,这一比例为41%。过去四年里,他们在萨赫勒地区共杀害了6058人,超过了伊斯兰主义者杀害的5708人。
《华盛顿邮报》记者雷切尔·查森和莎拉·卡汉前往毛里塔尼亚,采访了成千上万因政府军和俄罗斯士兵袭击而逃离马里的难民。他们在2025年3月发表的一篇调查文章中报道,“据流离失所者称,俄罗斯瓦格纳集团的雇佣兵与马里士兵并肩作战,对妇女实施攻击,屠杀平民,焚烧村庄——这是一场肆无忌惮的暴力行动,正在引发向西邻国毛里塔尼亚迅速增长的难民危机。”
他们还报道,“去年的出逃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在毛里塔尼亚东南部的姆贝拉难民营及其周边地区有约14.9万人——比2023年增加了三倍,据联合国统计。难民营早已超负荷运转,四处扩展。超过二十次的采访中,自2023年以来抵达的难民表示,促使他们逃离的是马里军队及其俄罗斯盟友的袭击,而非伊斯兰武装分子。”
202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人权中心技术、法律与政策项目主任林赛·弗里曼向国际刑事法院(ICC)提交了一份200页的法律简报,要求ICC审查其保密的法律报告。该报告认为,与俄罗斯有关联的瓦格纳集团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明显暴行的图像,包括暗示食人行为,在西非犯下战争罪行。《美联社》独家获得的简报显示,ICC告诉《美联社》,它“不能评论这份简报,但表示‘意识到马里其他地区有关所谓侵犯人权行为的各种报道’,并称‘密切关注局势’”。
2025年6月15日,四个图阿雷格社区组织——伊穆哈格国际、凯尔阿卡尔、美国侨民和阿扎瓦德团结协会——向ICC检察官办公室提出正式投诉,指控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武装部队及非洲军团犯下反人类罪和战争罪。这些指控涉及谋杀、任意逮捕、强迫失踪、掠夺和酷刑等行为。
圣战分子从何处获取武器?
冲突军备研究于2025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圣战组织主要通过在袭击政府军时夺取武器、突袭政府军火库以及从腐败士兵手中购买等方式获得武器。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这些武器是在对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国家部队的袭击中缴获的,研究人员还识别出属于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日尔和乍得部队的武器。”只有极少数武器来自2011年被多国部队推翻的卡扎菲政权留下的未受保护的利比亚军火库,当时俄罗斯和中国选择弃权而非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干预的决议。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文章所述,“报告未发现这些组织能够直接从萨赫勒中部以外地区获取武器,或建立了与其他非法武装团体不同的供应来源。这驳斥了阿尔-卡伊达或伊斯兰国直接向萨赫勒地区的圣战组织提供武器的说法,也削弱了网上阴谋论,特别是关于法国等外国势力在武装战斗人员的说法。”
萨赫勒与非洲冲突的新地缘政治
萨赫勒地区的军备竞赛完美地展示了非洲冲突的新地缘政治,并凸显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特征。近年来,西方霸权,尤其是法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急剧下降。特别是在法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建立的军事基地网络中,法国已被迫撤离。美国曾依赖法国和其他欧洲力量使用其军事力量维持非洲的西方霸权,随后在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作战司令部——美国非洲司令部(Africom),以支持法国在该地区的部队,并保护美国在非洲的利益,尤其是在2001年9月11日事件和美国入侵阿富汗及伊拉克之后。然而,现在法国军队已被迫撤离该区域,驻尼日尔的美军也被新军事政权强制撤回,这些美军此前在那里执行无人机操作。
俄罗斯和中国利用西方霸权的衰落及美国反叛乱战略的失败,追求自身利益。俄罗斯雇佣军、武器销售和投资(主要是金矿开采)为普京政权提供了黄金和外汇,这些资源可用于规避自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对其实施的经济制裁。中国的武器销售虽规模不大,但对中国军事工业而言是一重要收入来源,其在石油和锂矿的投资也为其获取了宝贵的战备原材料,以支持其经济发展。
新的重要外部参与者——尤其是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等强国”——在非洲出现了,并追求各自的经济、意识形态和军事目标。两国专长于无人机生产,其武器销售在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以及萨赫勒地区的多场最近冲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当前的非霸权世界秩序下,非洲国家能够从多个不同且竞争的外部行为者那里获得军事援助和经济投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非洲政权可以尝试操纵这些外部行为者相互对抗。然而,这也削弱了民主化进程,助长了军事政变。它使得军事独裁政府更容易镇压民间社会,抵制民众对民主选举和恢复文官统治的要求。同时,还促使这些军事独裁政府依赖日益增加的暴力手段来对抗圣战分子和其他叛乱分子,以维持权力。
过去五年间,萨赫勒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军事政变,导致整个区域的战略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新政权驱逐了法国、欧盟和美国参与反恐行动和维和行动的部队,退出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并成立了新的组织——萨赫勒国家联盟(AES,Alliance des États du Sahel),以协调对抗极端主义者的斗争。他们雇佣了来自瓦格纳集团(现称非洲军团)的俄罗斯雇佣兵,保护政权并领导反极端主义行动。此外,这些军事政权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购买了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新型武器装备,并授予俄中企业矿山和其他经济资产的控制权。
自2021年6月7日,由上校阿西米·戈伊塔领导的军事军官在马里发动政变以来,该军事政权从俄罗斯采购了多种新型军事装备。2022年,马里订购了三架M-8和M-17运输直升机,同年交付。随后又订购了五架L-39“信天翁”武装教练机和两架M-8运输直升机,次年交付。2023年,俄罗斯向马里交付了一架伊尔-76重型运输机,2004年交付了一架安-28轻型运输机。2024年1月,俄罗斯向马里交付了更多装甲车,包括五辆T-72坦克、BMD步兵战车、BTR-880装甲运兵车和斯巴达克装甲车。
2022年,马里的军事政权还从中国订购了80辆VP-11装甲运兵车,次年交付。2023年3月,再次从中国获得了大量VP-11装甲运兵车。2025年,开始接收160辆中国生产的VP-14装甲运兵车。2023年,布基纳法索从阿联酋国际装甲集团订购了20辆“守护者”装甲运兵车,同年交付。
自2022年9月30日,伊布拉希姆·特拉奥雷上尉推翻前任军事政权后,布基纳法索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武器采购。2024年6月,布基纳法索接收了50辆VP-11和50辆VP-14装甲运兵车,同年,中国向布基纳法索交付了16辆VN-22装甲战斗车、10辆WZ-551装甲运兵车和6辆突击者装甲火力支援车。此次交易还包括PLL-05自行榴弹炮和SR-5多管火箭系统,于2025年8月交付。2024年4月,布基纳法索从土耳其接收了至少两架贝拉克塔尔阿金奇无人机和五架贝拉克塔尔TB-2无人机,此前自2022年4月以来已交付约十二架。为了武装这些无人机,布基纳法索于2023年购买了20枚特贝尔制导导弹,2024年交付。最近一年,布基纳法索还获得了土耳其的“埃杰德·亚尔钦”装甲运兵车和埃及制造的“水牛”E-10装甲车。
2023年7月28日,阿卜杜拉赫曼·特奇尼将军在尼日尔发动政变,推翻了穆罕默德·巴祖姆的民选政府。在美军被驱逐后,100名俄罗斯军事教官于2024年4月抵达尼日尔,提供了据尼日尔国家广播电台RTN报道的“最新一代防空系统”。
2023年,瓦格纳集团负责人叶夫根尼·普里戈任去世后,该集团在萨赫勒及其他非洲地区的雇佣军力量由俄罗斯国防部接管,并更名为非洲军团。2024年12月,俄罗斯向马里派遣了1000名非洲军团士兵,而当时仍有1500名瓦格纳集团成员驻扎在马里。2025年6月,瓦格纳集团撤离马里,部分人员转入非洲军团,使其人数增至约2000人。2024年1月,100名非洲军团士兵抵达布基纳法索,取代了那里的瓦格纳集团成员,预计人数将增加到约300人。2024年4月,100名俄罗斯士兵抵达尼日尔,可能用于操作该国的新防空系统。
沿海西非国家面对极端主义组织的扩散,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武器采购。特别是美国希望在被迫撤出尼日尔后,在该地区重新部署无人机行动,因此向贝宁、科特迪瓦和加纳出售了武器。其他武器制造商也在该地区进行了重要销售。
2025年8月,贝宁在独立日阅兵式上展示了九辆新购入的白俄罗斯产“凯曼”装甲运兵车和四辆南非制造的“卡利杜斯”MCAV-20装甲运兵车。此外,还展出了东风CSK-131、VAB-VTT、BRDM-2和“豹”装甲运兵车。这些“豹”装甲运兵车原本计划送往尼日尔,后来改道至贝宁、科特迪瓦和加纳,其中12辆于2024年11月交付给贝宁。“豹”装甲运兵车由南非的OTT技术和美国的联合制造技术(OTT-USA)生产。2024年1月,拜登政府批准向科特迪瓦出售12辆M-36“豹”装甲车,这批车辆于2025年4月交付。然而,该国还获得了至少11辆P-11装甲车、至少15辆东风EQ-2050装甲运兵车和6辆VN-22装甲火力支援车。阿联酋国际装甲集团交付了BATT UMG和Terrier LT-79装甲车。土耳其则提供了至少20辆奥托卡“眼镜蛇II”装甲运兵车,最近又交付了奥托卡“乌拉尔”装甲车。科特迪瓦从南非获得了19辆“春羚羊”SD装甲运兵车。2025年5月,加纳接收了14辆来自美国的M-36“豹”装甲运兵车,价值超过600万美元,旨在加强反恐和内部安全行动中的部队保护、机动性和效能。
为了支付这些武器装备,军事政权增加了军费开支,并将矿产开采权授予俄罗斯和中国公司。虽然这些交易表面上按正常财务条款进行,但实际上促进了采矿特许权和其他经济资产的获取。俄罗斯公司在马里法科拉和卢洛地区获得金矿开采权,是在瓦格纳集团雇佣兵进入该国后实现的。俄罗斯公司,包括罗索原子能国家公司的子公司铀一公司,签署了在马里勘探和开发铀和锂矿的协议。2025年6月23日,普京总统在莫斯科会见了马里准军事政变领导人阿西米·戈伊塔,并宣布俄罗斯与马里签订了新的经济协议。同年4月,俄罗斯诺德黄金公司与布基纳法索签订开发金矿的协议,而俄罗斯罗索原子能国家公司正在寻求进入尼日尔的铀矿。2024年11月,尼日尔矿业部长表示,该国正在与俄罗斯公司讨论铀矿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问题。
中国赣锋锂业与马里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包括古利马纳项目,这是一个专注于锂矿开采和加工的合资项目。该项目进展顺利,赣锋锂业于2024年12月开始生产。另一家中国企业王康在马里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水泥、陶瓷、石灰和铁的生产。中国在尼日尔油田、炼油厂以及一条通往贝宁的新建输油管道中持有多数股权,这将使尼日尔的石油产量翻倍。2023年5月,中国石化与尼日尔政府就进一步开发石油资源达成了谅解备忘录。
可靠报告显示,萨赫勒地区的政府军和非洲军团单位持续犯下多起战争罪行。国际特赦组织和人权观察近期的报告记录了军事政权和俄罗斯士兵在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的暴力升级。武装冲突地点和事件数据项目收集的数据表明,2024年萨赫勒政府军和新非洲军团杀害的平民人数超过了圣战分子。非洲安全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与军事政权及其盟友俄罗斯军队有关的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共发生了356起,比前一年增加了36%,导致2109名平民死亡,超过伊斯兰主义者造成的1778名平民死亡。在马里,过去一年中82%的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是由政府军和非洲军团部队实施的,是三个萨赫勒国家中比例最高的。在布基纳法索,这一比例为41%。过去四年里,他们在萨赫勒地区共杀害了6058人,超过了伊斯兰主义者杀害的5708人。
《华盛顿邮报》记者雷切尔·查森和莎拉·卡汉前往毛里塔尼亚,采访了成千上万因政府军和俄罗斯士兵袭击而逃离马里的难民。他们在2025年3月发表的一篇调查文章中报道,“据流离失所者称,俄罗斯瓦格纳集团的雇佣兵与马里士兵并肩作战,对妇女实施攻击,屠杀平民,焚烧村庄——这是一场肆无忌惮的暴力行动,正在引发向西邻国毛里塔尼亚迅速增长的难民危机。”
他们还报道,“去年的出逃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在毛里塔尼亚东南部的姆贝拉难民营及其周边地区有约14.9万人——比2023年增加了三倍,据联合国统计。难民营早已超负荷运转,四处扩展。超过二十次的采访中,自2023年以来抵达的难民表示,促使他们逃离的是马里军队及其俄罗斯盟友的袭击,而非伊斯兰武装分子。”
202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人权中心技术、法律与政策项目主任林赛·弗里曼向国际刑事法院(ICC)提交了一份200页的法律简报,要求ICC审查其保密的法律报告。该报告认为,与俄罗斯有关联的瓦格纳集团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明显暴行的图像,包括暗示食人行为,在西非犯下战争罪行。《美联社》独家获得的简报显示,ICC告诉《美联社》,它“不能评论这份简报,但表示‘意识到马里其他地区有关所谓侵犯人权行为的各种报道’,并称‘密切关注局势’”。
2025年6月15日,四个图阿雷格社区组织——伊穆哈格国际、凯尔阿卡尔、美国侨民和阿扎瓦德团结协会——向ICC检察官办公室提出正式投诉,指控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武装部队及非洲军团犯下反人类罪和战争罪。这些指控涉及谋杀、任意逮捕、强迫失踪、掠夺和酷刑等行为。
圣战分子从何处获取武器?
冲突军备研究于2025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圣战组织主要通过在袭击政府军时夺取武器、突袭政府军火库以及从腐败士兵手中购买等方式获得武器。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这些武器是在对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国家部队的袭击中缴获的,研究人员还识别出属于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日尔和乍得部队的武器。”只有极少数武器来自2011年被多国部队推翻的卡扎菲政权留下的未受保护的利比亚军火库,当时俄罗斯和中国选择弃权而非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干预的决议。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文章所述,“报告未发现这些组织能够直接从萨赫勒中部以外地区获取武器,或建立了与其他非法武装团体不同的供应来源。这驳斥了阿尔-卡伊达或伊斯兰国直接向萨赫勒地区的圣战组织提供武器的说法,也削弱了网上阴谋论,特别是关于法国等外国势力在武装战斗人员的说法。”
萨赫勒与非洲冲突的新地缘政治
萨赫勒地区的军备竞赛完美地展示了非洲冲突的新地缘政治,并凸显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特征。近年来,西方霸权,尤其是法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急剧下降。特别是在法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建立的军事基地网络中,法国已被迫撤离。美国曾依赖法国和其他欧洲力量使用其军事力量维持非洲的西方霸权,随后在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作战司令部——美国非洲司令部(Africom),以支持法国在该地区的部队,并保护美国在非洲的利益,尤其是在2001年9月11日事件和美国入侵阿富汗及伊拉克之后。然而,现在法国军队已被迫撤离该区域,驻尼日尔的美军也被新军事政权强制撤回,这些美军此前在那里执行无人机操作。
俄罗斯和中国利用西方霸权的衰落及美国反叛乱战略的失败,追求自身利益。俄罗斯雇佣军、武器销售和投资(主要是金矿开采)为普京政权提供了黄金和外汇,这些资源可用于规避自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对其实施的经济制裁。中国的武器销售虽规模不大,但对中国军事工业而言是一重要收入来源,其在石油和锂矿的投资也为其获取了宝贵的战备原材料,以支持其经济发展。
新的重要外部参与者——尤其是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等强国”——在非洲出现了,并追求各自的经济、意识形态和军事目标。两国专长于无人机生产,其武器销售在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以及萨赫勒地区的多场最近冲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当前的非霸权世界秩序下,非洲国家能够从多个不同且竞争的外部行为者那里获得军事援助和经济投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非洲政权可以尝试操纵这些外部行为者相互对抗。然而,这也削弱了民主化进程,助长了军事政变。它使得军事独裁政府更容易镇压民间社会,抵制民众对民主选举和恢复文官统治的要求。同时,还促使这些军事独裁政府依赖日益增加的暴力手段来对抗圣战分子和其他叛乱分子,以维持权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