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量子计算布局,欲成量子时代的英伟达
快速阅读: 英伟达凭借GPU和CUDA软件确立AI领域领导地位,Alphabet则通过TPU和Cirq框架在量子计算领域复制这一模式,目标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
本文最初发表于 Fool.com。文中所引用的所有数字均以美元计价,除非另有说明。
要点:
– 英伟达以其GPU闻名,但其CUDA软件架构才是公司主导地位的驱动力。
– 通过提供硬件和软件的综合生态系统,英伟达已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的首选平台。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正采取类似的战略,目标是成为量子计算领域的英伟达。
过去几年里,英伟达确立了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其图形处理单元(GPU)不仅是硬件,更是基于CUDA编程架构构建的紧密集成生态系统的基础。CUDA将英伟达的芯片从一种商品转变为AI开发者所需的全面基础设施层。简而言之,如果你想训练高质量的AI模型,很可能你会使用英伟达的硬件和软件。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可能正在量子计算领域规划类似的路径。通过近年来的一系列战略举措,该公司正在为成为量子平台领域的英伟达奠定基础。
像英伟达的GPU一样,构建硬件基础
英伟达的GPU是开发CUDA框架的入口。Alphabet在硬件方面的平行努力集中在张量处理单元(TPU)及其对超导量子处理器(如Willow)的研究上。虽然TPU不是量子设备,但它们展示了谷歌设计定制硅片的能力,这些硅片针对新的、日益复杂的计算需求进行了优化。公司的Sycamore处理器——2019年展示了量子霸权——证明了其构建量子硬件的方法是可行的。自那时起,Alphabet投入多年时间,不断改进其AI和量子技术栈——聚集工程人才和技术专长,迭代架构直至实现实际效用。就像英伟达的GPU创新周期一样,Alphabet正定位自己开发能够与专有系统和软件配对的后续几代量子处理器——创建一个集成生态系统,正如英伟达所做的那样。
Cirq可能是Alphabet版的CUDA
单靠硬件很少能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英伟达真正的竞争优势来自其GPU和CUDA的组合。这种组合产生了强大的锁定效应,即使竞争对手的平台前期投资更低,切换成本也非常高。一旦开发者在其平台上构建并优化了模型,放弃英伟达的封闭环境几乎是不可想象的。Alphabet在量子计算领域追求类似的策略,尽管设计理念不同。其类似于CUDA的产品是Cirq——一个开源的量子编程框架,允许开发者跨多个后端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与CUDA不同,Cirq不限制开发者仅使用谷歌的硬件。事实上,微软Azure和IonQ等平台已经与Cirq集成,体现了其互操作性。矛盾的是,这种开放性可能会加强Alphabet的地位。通过培养一个更大的开发者社区,即使是在谷歌硬件堆栈之外,当其量子应用达到商业规模时,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已经熟悉其工具。换句话说,虽然英伟达的护城河依赖于紧密集成,但Alphabet正在培育一个以可访问性和合作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一个开放的框架,可能同样具有黏性,但吸引开发者自愿加入而非被锁定。
DeepMind:解锁估值扩张的路径
虽然CUDA是英伟达主导地位的基础,但该公司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外部开发者广泛采用和验证。相比之下,Alphabet已经控制了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之一——DeepMind,这为其提供了一个内置的反馈循环,用于测试其量子算法、完善Cirq,并更快地推动下一代处理器如Willow的发展。这种研究、硬件和软件的垂直整合反映了英伟达GPU-CUDA动态,使其成为AI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伟达的生态系统已转化为多年的收入爆炸性增长、利润率扩大和市值扩张。
谷歌似乎正在部署一套类似的策略——不过是为了量子时代量身定制。与其构建封闭系统,谷歌正努力建设一个开放而富有黏性的生态系统,旨在通过吸引开发者的选择来创造强大的平台吸引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点十分明确。随着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日益复杂,量子计算逐渐接近实际应用,谷歌有望大规模推动并从中获利。长期投资者应当将谷歌视为不仅是在当今技术领域领先的公司,而且是处于下一代人工智能前沿的企业。我认为,购买并持有谷歌股票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带来类似英伟达的回报。
亚当·斯帕塔科持有谷歌、微软和英伟达的股份。《傻瓜报》也持有并推荐谷歌、微软和英伟达的股票。《傻瓜报》还推荐以下期权:长期持有2026年1月到期、行权价为395美元的微软看涨期权,以及短期持有2026年1月到期、行权价为405美元的微软看跌期权。《傻瓜报》有披露政策。本文最初发表于Fool.com。文中所有数据均以美元计价,除非另有说明。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