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防务委员会拟批准新框架,排除中国无人机组件
快速阅读: 印度国防部将定稿无人机安全框架,防止外国入侵,尤其针对中国威胁,涵盖三军采购流程,确保国产无人机硬件和软件安全,预计一两个月内出台。
印度国防部预计将在即将召开的国防采购委员会(DPB)和国防采购委员会(DAC)会议上最终确定一套全面的安全框架,以保护印度本土军事无人机生态系统免受外国入侵,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威胁。这将重新定义三军对无人机的采购流程。
该草案框架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由陆军设计局(ADB)在总理办公室(PMO)、武装部队、行业利益相关者及安全专家的协商下制定。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所有国内无人机制造商都必须遵守的坚实安全架构,尤其是在硬件和软件完整性方面。
据国防部门消息人士透露,该框架旨在解决因非法或未监控使用中国产部件而导致的印度无人飞行器(UAVs)中的漏洞问题,即使这些无人机被标榜为“国产”。
目前,最终草案正处于最后两个审批阶段,预计将在由国防秘书拉杰什·库马尔·辛格领导的国防采购委员会(DPB)和由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主持的国防采购委员会(DAC)的下一次会议中获得批准。国防部门的消息来源告诉《商业线报》,该政策文件应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出台。
一旦获批,该政策将对三军——陆军、海军和空军具有约束力,只有符合框架中严格的安全和认证要求的供应商才有资格参与未来的无人机采购过程。
然而,政府还需制定一项全国性的政策,以保障中央武装警察部队(如边境安全部队、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和印藏边境警察部队)以及公共和政府部门(特别是农业领域)使用的无人机安全,消息人士认为。
关于中国部件的警示
这一军事框架倡议是在国家安全关切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提出的,特别是自《商业线报》于2024年8月27日开始的调查系列报道揭露了印度制造的无人机中使用中国部件的问题之后。
对此,陆军设计局副总干事梅杰将军GS曼在去年9月4日承认了这一问题,并确认正在开发一种方法以检测并从供应链中清除中国部件。
“挑战在于,中国经常通过第三国转运关键部件,使得原产地追踪极其困难,即使是对于制造商来说也是如此。”消息人士表示。
今年6月,总理办公室召开了一次高级别会议,参会者包括陆军副参谋长、行业参与者和国防官员,讨论了草案的轮廓,因为供应链可追溯性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关注点。
即将出台的政策将适用于整个采购过程的最初阶段——信息请求(RFI)和提案请求(RFP),并将在合同管理后期持续有效。
消息人士透露,该框架规定了30项具体的硬件和软件测试,以确保无人机中没有嵌入恶意元素。这些测试是在经过广泛的跨机构和行业咨询后制定的。
为确保质量和消除漏洞,认证将由NABL认可的实验室进行,如ITC印度、STC实验室和URS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已经提供符合民航总局(DGCA)要求的无人机测试服务。
陆军已经识别出一些国产组装无人机的关键漏洞,包括缺乏安全更新机制、易受拒绝服务(DoS)攻击、不安全的临时网络、远程文件传输漏洞和通过软件补丁传播恶意软件的风险。
为缓解这些威胁,无人机将接受安全代码签名、部署前验证和加密软件更新的测试。制造商还须提交详细文档,证明每个关键组件的来源,并遵循ISO/IEC标准的软件质量、安全性和开发流程。
防止劫持风险
该框架还包括先进的加密检查、安全内存保护以及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数据保护的机制。这些措施旨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远程控制或无人机被劫持——过去曾有报道称,由于安全协议薄弱,一些印度制造的无人机被中国和巴基斯坦操作员劫持。
在30项测试中,该框架还要求解决与GPS欺骗和干扰、飞行控制器以及供应链风险识别和评估相关的漏洞。
一旦实施,安全无人机框架预计将作为未来一系列本土国防系统的基本安全标准,消息人士称。
评论
发表日期:2025年9月5日
继续阅读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