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示自主无人机与先进武器,迈进认知时代军备竞赛
快速阅读: 中国最新“忠诚僚机”无人机亮相北京阅兵,展示广泛自主技术和AI集成,体现现代化规模。J-35隐形战斗机首次亮相,J-15DT强化电子战能力,东风-61洲际导弹等武器系统展现战略意义。
最新的中国自主“忠诚僚机”无人机在北京阅兵式上亮相。新华社报道,中国大约每五年举行一次大型军事阅兵,此次阅兵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式不仅是一场壮观的仪式,更是展示了中国武器系统的广泛性和先进性,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规模以及在武器装备中集成自主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程度。
许多参阅系统明显具备自主能力,包括多种类的忠诚僚机和侦察无人机,它们在飞行控制、任务规划、传感器解读乃至自我保护等方面都实现了高度自主。这些无人机的存在证实了中国正在追求分布式空中作战模式,即新型J-35战斗机或配备电子战设备的J-15DT等有人驾驶战机将不再单独行动,而是作为认知群集中心节点的一部分。我之前曾讨论过这一中国作战概念。J-15DT及其舰载攻击和电子战版本的展示,进一步表明了认知电子战能力的深化,其中AI子系统以机器速度驱动干扰、欺骗和自适应响应。
几个重点系统尤为引人注目。J-35隐形战斗机首次在国家阅兵中亮相,无论是海军型还是陆基型。该机型结合了低可探测性机身、大内部武器舱和设计用于传感器融合的航空电子设备。分析人士认为,它将从福建号航母上起降,成为中国下一代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显然,生产已经开始,因为昨天展出的机体数量超过了过去已知的数量。预计明年将开始大量生产。
同样重要的还有J-15DT,这是J-15系列的电子攻击变种。该机型配备翼尖和翼下电子战吊舱,由两名机组人员操作,旨在伴随打击编队进入对抗空域,其任务是干扰雷达、致盲导弹防御系统并为后续部队创建通道。这种认知电子战角色凸显了自主技术与传统空中力量的融合。美国海军使用的是老式的E/A-18G“咆哮者”,而J-15平台则是同类中最强大的电子战飞机。
地面上,东风-61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亮相提醒人们,中国的现代化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这款新型固体燃料ICBM据评估可携带多枚独立瞄准的再入飞行器(MIRV)。有报道称,每个发射装置可能携带10至14枚弹头,且设计有机动再入飞行器以规避导弹防御。这一系统与巨浪-3潜射弹道导弹和新的空射金雷-1弹道导弹一起,首次公开完成了中国的现代化核三位一体。可以合理推测,基于AI的自适应自主技术在这些MIRV/MARV的管理、目标选择和诱饵功能中发挥作用。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反无人机系统的阵容。中国可能是全球领先的无人机系统开发者之一,尤其是小型无人航空系统领域最大的成功者DJI的所在地。然而,这并不妨碍中国开发反无人机能力。阅兵式上展出了集成了短程拦截弹的炮车、类似出口版“沉默猎手”级别的30-100千瓦级车载高能激光器,以及用于群体干扰的高功率微波发射器。这些系统因其必须依赖AI视觉和雷达融合技术而显得尤为显著,能够实现在密集空域中跟踪、分类和优先处理目标。单个地面车辆配备数十枚短程导弹对抗无人机群,不可能依靠人工控制。对于这种应用,AI是唯一的选择。
随后出现了无人海上系统。AJX-002型无人潜航器及一款新型隐身无人水面舰艇加入编队。它们的任务包括秘密布雷、自主巡逻以及分散自主打击。此外,还有提及无人潜航器具备破坏海底电缆的能力。在水下通信危险且可能暴露位置的情况下,这些车辆必须完全依赖自主导航和任务执行。它们预示着海洋战场将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占据。随着此类舰队数量的增加,通过分布式传感器部署和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感器融合所实现的集体能力,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其他能力虽不那么明显地融入了人工智能,但同样依赖于自主性。从高超音速DF-17滑翔飞行器到安装在反无人机卡车上的紧凑型拦截导弹,都依靠自主制导、中途适应和目标识别。每个空中平台携带的电子战吊舱大量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威胁分类和认知干扰。由于持续通信会暴露位置,无人潜航器必须依赖自主导航。反无人机系统结合了微型导弹、高能激光和定向微波束,通过人工智能支持的视觉和雷达解读引擎融合在一起。
中国新型无人潜航器参加了2025年胜利日阅兵。
新华社
西方分析家仍然难以接受中国迅速崛起的现实,他们指出无法确定许多受阅系统的真实性。这是旧论调的新版本,曾经表现为声称中国只是复制一切。但历史记录有所不同。在过去二十五年里,共有五次大型阅兵,只有极少数展示的系统未能转入实战服役。2009年亮相的WZ-2000高空侦察无人机似乎进入了有限服役,但并未大规模部署。类似地,ASN-229A攻击无人机概念在阅兵首秀后似乎消失了。2019年展出的一些隐身无人作战飞机模型也未进一步发展。这些例子存在,但非常罕见。压倒性的模式是,天安门广场上展示的几乎都会成为现实,出现在中队、旅和舰队中。
然而,尽管人工智能驱动的控制、推理和感知已经集成到武器系统中,但在构建这些系统的能力方面,人工智能可能更为重要。现在在北京展示的许多导弹、无人机和飞机都是从高度自动化的工厂中生产出来的。据报道,击落多达七架印度飞机的PL-15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并非出自手工作坊,而是来自自动化工业设施。这些工厂采用预测性维护、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物流优化和先进的电源管理。中国正在将人工智能融入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解放军使用人工智能不仅限于将机器智能嵌入武器,还涉及构建支撑认知时代工业脉络的制造基础设施。
俄乌战争和以色列伊朗冲突均表明,如果没有规模支撑,技术再先进也毫无意义。中国正在部署的是规模。任何面对北京的国家都不会只遇到少量精品无人机或象征性的隐形战斗机中队。它们将面对数百万小型无人飞行系统、数十万导弹和无人机,以及数千架协同作战的忠诚僚机。这绝非小事,它重新定义了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战争时代,现代军事竞争的意义。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