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与网络战协同:EWLive展示电磁频谱作战新趋势
快速阅读: 9月23日至26日,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电子战活动,涵盖会议、展览及设备演示,聚焦电磁频谱主导权。阿玛达公司特刊探讨网络战与电子战融合,强调两者协同作战效能及挑战。
电子战(EW)现场活动将于9月23日至26日在爱沙尼亚南部的塔尔图举行。此次活动将包括会议、展览和电子战设备的现场演示。活动地点位于塔尔图的乌伦诺梅机场,重点在于电磁频谱的主导权以及网络与电磁作战。
阿玛达公司将发布一份名为《融合、凝聚还是共存?网络战、电子战及不断演变的威胁景观》的特刊,以配合此次电子战现场活动。该特刊探讨了网络战与电子战战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过去20年中无线电频率(RF)信号调制恶意软件的日益增长趋势。这种波形旨在感染军事资产依赖的计算机系统,或者通过这些系统的天线进入网络,进而感染其他目标,如计算机化的战斗管理和指挥控制系统。
德邦克组织的分析师帕夫洛·克里文科,同时也是新地缘政治研究网络的网络安全、人工智能、通信和电子战专家,表示:“当网络战和电子战独立运作时,它们虽然强大但有限。”相反,“当它们被共同规划、定时并执行时,就成为了一种倍增力量,能够使敌人失明、混淆其决策、破坏其指挥控制能力,并利用技术与人类对系统的信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使用无线电频率进行网络攻击的特点:“这就像在移动的火车上进行刀战。要成功攻击,首先需要赶上车厢(同步效果),说乘务员的语言(确定必须使用和克服的协议和认证),并在其他乘客推搡和喊叫的情况下保持平衡(类似于对抗环境下的频谱和任务解冲突)。”
通过电子攻击部署的网络战效果包括“强制重启、参数重置、锁定、不同步和未经过充分认证链接上的虚假控制消息”。任务成功的先决条件包括仔细准备、“硬件/软件的紧密集成”,以及在协议或实现存在漏洞的情况下进行机会主义瞄准。
尽管网络战和电子战任务具有高度互补性,但协调执行网络和电子效果仍面临挑战:“通过电子攻击波形传递网络效果非常诱人,因为不需要物理接触设备,也不需要IP路径。”然而,“这很难做到,因为你必须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干扰器和协议正确的发射器,在敌对信号条件下没有凭证的情况下工作。”电磁和网络误伤是另一个挑战:“由于频谱共享,任何时机不当或瞄准不准的电子攻击波形都可能干扰己方的通信、导航和/或传感器。”误伤风险包括“禁用友军飞机的战术数据链路;破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导航和时间信号;或干扰地面部队的无线电。”
时机也是一个难题:“电子战以秒计,而网络访问可能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建立,但交付却只需几毫秒。”这要求精确的指挥控制协调和整合。无论是哪种情况,稳健的战损评估都是至关重要的。“大数据分析”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三镜头模型;技术、功能和认知,以捕捉实际损坏的情况、失去的能力以及对手如何适应。”
虽然射频传输的网络攻击已经实施,正如我们在补充材料中所详述的那样,但它们被认为极为罕见。例如,在乌克兰战场,此类攻击发生得零星且不规律。克里文科先生认为,任务动态和技术难题可能阻碍了射频传输网络攻击的广泛采用。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在严格的行动和政治限制下,更简单的电子战和更简单的网络攻击提供了更好的回报”相比复杂的网络-电子战融合。
对网络与电子战效应融合的兴趣正在陆地和空中领域显现,“几何形状、回报和工具成熟度使得通过电子战传递的网络效应值得付出努力”。然而,“在所有领域,只要团队能够控制风险、编写时间窗口并证明效果而不会带来意外的附带损害,需求就会增长”。
最终,射频传输的网络攻击最适合用作“广泛集成的电磁频谱作战计划内的狭小、精心准备的努力”。克里文科先生继续指出,指挥与控制的挑战不容低估:“当网络利用电子战时,最难的部分不是巧妙的波形,而是指挥与控制”。网络战与电子战领域的更紧密合作可能会带来收益,但也伴随着挑战:“如果指挥与控制正确,技术就有机会;如果错了,则会冒友军误伤、失去访问权限和战略误导的风险”。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