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演变中解锁潜力
快速阅读: F5研究显示,AI在亚太地区迅速发展,提升生产力但带来隐私和安全风险。中国自动驾驶领先,印度、印尼和韩国医疗AI应用增多,新加坡和台湾面部识别进步显著。73%受访者认为AI提高个人生产力,但对职业影响不一。AI驱动身份欺诈增加,需平衡效率与信任。
人工智能迅速改变亚太地区,企业寻求效率和创新是主要推动力。然而,AI应用激增也带来悖论:必须平衡其巨大好处与新兴风险和可持续性挑战。F5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2025年AI悖论:了解亚太消费者看法》,由Twimbit在九个亚太市场调查约900名受访者,揭示了消费者对AI的认知、采用、好处、风险和可持续性问题。
AI在亚太地区的应用多样且生产力提升显著。中国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领先,占比达41%,而印度、印尼和韩国在医疗和客户服务领域使用AI越来越多。新加坡和台湾在面部识别和个人化内容方面取得进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在导航、娱乐和语音助手方面领先。
AI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深入:
– 17%的消费者每天使用语音助手,显示AI驱动通信的趋势。
– 导航系统(17%每日使用)和客户服务AI(15%每日使用)提升了实时决策和响应速度。
– 娱乐系统(14%每日使用)、面部识别(9%每日使用)和个人化内容(10%每日使用)创造了适应性和智能化体验。
– 医疗AI逐渐普及,尽管目前每日使用率为6%。
– 自动驾驶汽车目前每日使用率为2%,代表未来交通的新前沿。
73%的个人报告AI提高了个人生产力,但其职业影响不一;52%的人表示没有明显变化,只有10%的人报告显著改善。印尼(44%显著增加)、中国(33%显著增加)和新加坡(31%显著增加)在个人和职业生产力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显示出更强的整合度。然而,在日本(48%未受影响)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40%未受影响),AI的职业影响仍待开发。为了充分发挥AI的职业潜力,需要更深入地将其整合到工作流程、决策和协作中。
对于AI导致的工作岗位流失,各地区态度不一。日本有30%的人表示不担心,而中国(50%略感担忧)和印度(42%略感担忧)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力焦虑。相反,台湾有67%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然而,AI正成为人类潜力的催化剂,而非就业威胁。例如,星展银行通过部署内部AI助手增强客户服务,将电话处理时间缩短20%,释放员工进行更深层次的客户互动。GienTech测试中心使用AI管理重复的软件测试任务,提高团队生产力并减少人工干预。
AI的崛起也带来了隐私、滥用和安全的高度关注。AI参与度增加使用户更容易遭受身份盗窃、欺诈和网络威胁。利用深度伪造和合成身份的AI诈骗手段不断进化,以操纵和欺骗用户。2024年,亚太地区的AI驱动身份欺诈增加了121%,其中印尼(201%)、新加坡(207%)和泰国(206%)增幅最大。仅在2024年,深度伪造欺诈在亚太地区就增加了194%。
AI在效率驱动的任务中表现出色,47.9%的消费者更喜欢AI提供客户服务,45.6%的消费者更喜欢AI提供个人购物建议。然而,情感支持(26.6%更喜欢人类)和食物准备(32.2%更喜欢人类)仍然依赖人类的同理心和个人联系。这表明未来将是一个结合AI效率和人类同理心的混合模式,塑造消费者的体验。
除了技术能力,AI的成功还将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信任及其对人际互动的价值。对AI局限性、错误、数据隐私以及对个人互动和人类专业知识的信任是消费者更倾向于人类而非AI的主要原因。
AI的增长虽然创新,但也带来了能源需求的上升。穆迪预测,到2028年,亚太地区的数据中心容量将翻一番,主要由AI和云计算推动。AI模型训练消耗大量电力,进一步增加电力需求。单张AI生成图像的能耗相当于给智能手机充电。到2030年,亚太地区将占全球容量扩张的约30%。
53.8% 的受访者认为,尽管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但仍需努力降低其资源消耗。这凸显了开发能效更高的 AI 模型、可持续计算基础设施和绿色数据中心的紧迫性。企业要充分发挥 AI 的潜力,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导向路线图,重点是建立信任、教育利益相关者以及解决透明度和数据隐私问题。这包括在自动化与客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和清晰的 AI 规划实现。此外,优化 AI 结果需要精确且结构良好的输入,并根据反馈不断改进。组织必须培训员工优化输入策略,以提高决策质量。最终,将 AI 融入日常工作中才能充分释放其潜力,因为每天使用 AI 的专业人士报告称,他们的生产力显著提升。未来的道路需要通过合乎道德的 AI 设计和明确的沟通来培养数字素养和信任,投资于员工再培训,并优先考虑可持续计算和能源效率。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