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赋能智能制造?关键是找准场景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8日    来源:szf
AI如何赋能智能制造?关键是找准场景

快速阅读: 8月15日,南栖仙策和设序科技等公司探讨AI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挑战,指出技术只是“门票”,找到高质量场景才是关键,目前多数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数据、标准化及经验传承难题。

尽管AI浪潮席卷全球,但在工业制造领域的AI进程远未达到预期。

“工业制造场景相对封闭,更注重安全、稳定和可靠性,AI技术跨行业应用时,进入工业场景的门槛和难度都很高。”8月15日,工业智能解决方案公司南栖仙策(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栖仙策”)行业交付部总监于小海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

近日,在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举办的以 “AI赋能,加速企业智造新程” 为主题的Global Tech Network活动上,璞跃中国企业创新副总裁刘佳诺更是直言,高盛发布的数据显示,仅有9.3%的公司在过去两周内将生成式AI实际应用到生产流程中。

当前多数企业对于生成式AI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公司要么还停留在观望、试验态度,要么只是把AI当作内部“炫技”的工具,尚未实现与日常业务的深度融合。

在这波AI浪潮中,想要赋能智能制造工业领域的创业企业如何抓住新机遇?又会面临哪些卡点? 技术本身只是“门票”,找准落地场景才行 技术只是门票,场景才是座位。

图片来源:璞跃中国供图 刘佳诺指出,现在大部分AI企业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高质量“好场景”。多数企业仍专注于技术本身,绞尽脑汁争夺行业里不多的场景应用需求,但很多企业处于观望态度,不愿主动入场,实际需求并不多。

在她看来,AI落地最关键的不是模型参数有多大,而是企业如何找到低风险且能快速创造价值的切入点。

“技术只是入场券’,场景才是王道。”刘佳诺总结了三类适合AI切入的典型场景: 企业内部涉及运营流程高度重复、机械化的工作;企业内部容错率相对较高、风险可控的业务岗位。企业内部挖掘新增长点,通过AI挖掘用户需求与数据价值、驱动业务增量。

成立于2018年的南栖仙策,是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技术孵化的一家智能决策公司。其核心技术是一套自研的“世界模型”通用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下实现工业级自主智能,这套自主决策系统能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自主做出控制指令。

南栖仙策的智能通用决策系统。

于小海告诉澎湃科技,简单理解,即先搭建一个数字孪生环境,再让AI在工厂环境中学会如何做决策。目前这套智能决策系统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实现了智能决策的落地,在多种业务场景中得到了验证。比如,在网约车企业的应用、智慧物流、烟草行业工况控制问题等。

于小海指出,现在江浙一带的客户已经连续三年使用他们的产品,整个控制过程完全由系统自主决策、自主控制,无需人工干预。

成立于2020年的设序科技是一家提供工业AI生成式设计产品的科技公司。其核心产品是一款聚焦工业智能生成式设计软件,基于自研的AIGE数据结构,深度融合AI技术与几何图形算法,以云架构提供服务。

“找准场景很关键。”设序科技市场总监万志永告诉澎湃科技。他们最初承接汽车主机厂的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汽车的设计环节涉及大量重复的基础性工作,用AI模型提升效率的空间很大,为了深度理解设计Knowhow,他们单独成立了一个设计团队来收集和标注场景数据。

基于此,设序科技自研了能基于AI快速生成多套设计方案的软件,替代繁琐重复的制图工具。

“过去设计师用传统软件一天只能画三四十张图,如今借助AI,一天能产出三四百张,效率翻倍不止。”万志永说,对客户来说,AI能帮他们摆脱机械化的制图工作,把精力放在更有创造性的结构设计中。

早期团队研发的产品聚焦焊接汽车零件时所需的夹具设计,后期这套技术应用已经广泛应用在手机等3C行业、能源行业、包括快消品行业美妆巨头欧莱雅制作物料图纸设计等。现在这一解决方案已经迭代到3.0版本,具备多场景泛化能力。

卡点与难点:数据、标准化与经验传承 尽管部分企业已经找到了落地突破口,但AI真正赋能制造业,依然面临不少现实“卡点”,一方面是场景的稀缺,另一方面是数据。

万志永说,工业场景的数据分散、格式差异大,缺乏统一标准,需要大量的数据清洗和标注才能被AI理解。此外,制造企业普遍对数据安全高度敏感,更倾向于私有化部署;而制造业种类多、客户定制化程度高,创业公司必须在“通用化”与“定制化”之间找到平衡。

于小海也认为,AI在智能工业制造环节面临的挑战很具体。原料工况波动容易导致质量失控;如何在成本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老师傅几十年的经验如何数字化传承。他直言,现阶段工业智能化的程度大致相当于“L3级自动驾驶”,即在正常情况下可实现完全自主,但一旦遇到突发状况,仍需要人工介入。

刘佳诺则强调,有效的数据积累对于初创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初创企业真正拿到大企业项目时,往往会遇到多种难题,比如数据质量不高、跨部门协作困难、缺乏持续迭代的耐心等。

她进一步指出,目前AI智能制造领域创业群体大致有两类。一类依托高校,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和底层应用研究的科学家创业者;另一类来自传统产业,在实践中发现AI提升效率或创造价值的机会。

前者长于技术,后者更懂行业。但无论哪类企业,普遍面临一个问题:“AI+制造”的解决方案大多是非标准化的。目前国内的AI科技公司正在努力推动标准化,希望通过收集行业有效场景数据,并结合算法能力,形成可在整个行业推广的解决方案。刘佳诺称。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在加速这一进程。近期,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未来金融机构不得再将资金集中投向房地产或高回报高利润的行业,而必须投入制造业、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文件还明确提出,到 2027 年要建成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体系,刘佳诺认为,这意味着制造业企业和相关新质生产力将迎来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发展希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

关键词: Ai场景智能制造

你可能还想读

Apriority获2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加入Techstars加速债务管理智能化

Apriority获2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加入Techstars加速债务管理智能化

快速阅读: Apriority宣布完成2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Techstars等领投。平台利用AI技术优化债务管理,帮助借款人节省利息,掌握财务控制权,尤其惠及低收入家庭。 旧金山,2025年10月23日 —— 以借款人为核心的服务平台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Cercli获1200万美元融资,加速AI劳动力平台发展

Cercli获1200万美元融资,加速AI劳动力平台发展

快速阅读: 阿联酋工作管理平台Cercli获1200万美元A轮融资,由Picus Capital领投。资金将用于产品开发、AI创新及市场扩展,目标中东、欧洲和北美。Cercli实现每月22%增长率,客户覆盖50国。 总部位于阿联酋的工作管理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扎克伯格裁撤600名AI工程师,但称AI仍是未来核心

扎克伯格裁撤600名AI工程师,但称AI仍是未来核心

快速阅读: Meta宣布裁减AI部门约600名工程师,涉及FAIR等多个团队,旨在精简业务提高效率。CEO扎克伯格重申AI仍是公司核心,将继续投资高级机器学习和超级智能项目。 Meta近日宣布从其人工智能(AI)部门裁员约600名工程师,此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Andreessen Horowitz拟筹集100亿美元,加密货币未被列入重点

Andreessen Horowitz拟筹集100亿美元,加密货币未被列入重点

快速阅读: 风险投资公司a16z计划筹集100亿美元,重点投资AI和国防,未提及加密货币。此举令人意外,因a16z曾是加密领域的重要支持者,近期仍积极投资相关项目。 据报道,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a16z)正在寻求筹集约100亿美元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花旗资助香港390万港元,助力贫困青年掌握AI技能

花旗资助香港390万港元,助力贫困青年掌握AI技能

快速阅读: 花旗基金会向香港“改变年轻生命基金会”捐赠50万美元,支持为期两年的“求职挑战”项目,提升弱势青少年的人工智能技能和求职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花旗基金会向香港“改变年轻生命基金会”拨款50万美元(约390万港元),用于为期两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AI成新界面,企业转型加速

AI成新界面,企业转型加速

快速阅读: 自动驾驶技术从微小升级到移除方向盘,彻底改变车辆设计和旅程体验,重塑汽车与环境的关系。AI发展类似,通过小步快跑实现重大转变,成为统一的用户界面,改善客户互动体验。 多年来,汽车自主驾驶功能的发展似乎只是一系列微小的升级,比如车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实博蒂克斯成立顾问委员会,推动AI技术发展

实博蒂克斯成立顾问委员会,推动AI技术发展

快速阅读: Realbotix成立顾问委员会,增强AI技术,调整董事会。成员包括谷歌萨利姆·哈桑及转任的安德鲁·德苏扎,目标推进AI与机器人技术发展。弗雷德·派退休,公司感谢其贡献。调整优化产品,强化全球市场地位。 Realbotix公司宣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OpenAI联手Vantage在威斯康星建数据中心,预计近吉瓦规模

OpenAI联手Vantage在威斯康星建数据中心,预计近吉瓦规模

快速阅读: OpenAI宣布在美国扩展Stargate数据中心计划,包括威斯康星州Lighthouse项目,预计2028年完工,将开发近1吉瓦电力,采用可持续能源和环保措施,创造数千就业岗位。 该设施是OpenAI在披露美国五个Starga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