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版微信输入法体验:张小龙站台的产品,承载着微信AI的野心?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4日    来源:szf
新版微信输入法体验:张小龙站台的产品,承载着微信AI的野心?

快速阅读: 2023年6月,微信键盘更名为「微信输入法」,两年后搭载AI功能,优化布局、功能和隐私保护,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并强化设备间信息互通。

2023年6月,微信键盘正式更名为「微信输入法」,那时候小雷也做过测评体验,整体表现不错。

如今过去了两年,在搭载了AI之后,这款输入法的表现如何,而 微信又为何需要在一款输入法软件上下那么大的功夫 ,本期内容我们就从体验出发,一步步看清微信下的这步棋。

本次测试体验使用的机型是「iPhone 15 Pro」,微信输入法的版本是在八月初更新的 2.2.3版本 ,现已支持保存或者发送AI问答中生成的图片。

图源:雷科技制作 UI出于iOS键盘,“却胜于蓝” 其实不难发现,微信输入法无论是从布局,UI设计还是一部分小功能上,都和iOS原生键盘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首先是键盘的布局,iOS原生键盘的布局以简洁为特点,一行字体显示栏,三行字母按键,一行功能切换按键以及空格,就没有任何其他功能了,因此非常适合观赏。

图源:iOS键盘 但是这种极端的简洁也代表着丧失了一定的功能性 ,在日常使用中,连最经常使用的「逗号」和「句号」都需要开启数字符号的层级才可以使用。

图源:iOS键盘 所以微信输入法复刻了iOS原生键盘的布局,但在空格旁边塞下了一枚句号键可供日常使用,同时也可以开启「上滑输入数字和符号」功能,在一个层级就可以直接使用几乎所有的符号以及数字。

图源:微信输入法 当然开启之后观感就不会像之前那样简洁,就需要各位自己取舍一下了。

除了布局之外,微信输入法对于iOS原生键盘的功能也进行了保留以及功能延展,包括一些非常细微的功能微信输入法也没有遗落,选择最大限度的还原iOS原生键盘用户的体验。

比如「拼音显示」这一功能,在iOS原生键盘中,日常输入中文时,拼音是直接输出在输入框中的,而其他部分第三方输入法是直接输入在自身的显示框内,微信输入法是自己选择自己开启或者关闭,保留了这个小功能。

图源:iOS键盘 而熟悉iOS键盘操作的朋友对于「长按滑动光标」这一操作应该不会陌生,如果想移动光标,可以长按空格键进行滑动。

但是iOS原生键盘这个操作只能在空格键上操作,就有个很明显的弊端——在向下滑动时移动距离明显不足,在输入内容位于下方时,并没有办法一次滑动到准确的位置。

所以微信输入法的滑动光标是整个键盘位置都可以触发, 长按移动就可以滑动光标,因为移动距离足够的关系,基本可以直接滑到任意想要的位置进入输入 ,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图源:雷科技制作 当然除去对于iOS原生键盘功能的保留之外,微信输入法的其他功能也是可圈可点。

细节贴心,确实更好用了 1、多功能删除键:删除效率更高了。

在打了一大段文字想要删除的时候,按住删除键上滑即可直接删除整段内容,如果是误触了也可以下滑删除键撤回。同时如果想要精确删除句子内容,按住删除键左滑可以精确删除到自己所要的位置,同样的如果出现误触情况,右滑即可恢复所删除的内容。

图源:微信输入法 相较原生删除键的单一功能,微信输入法的多功能删除键更加贴近现在的使用习惯,大段的删除功能、精确的删除内容以及撤回删除内容都让整体使用体验更加舒适。

2、智能推荐:为微信App量身定制的贴心功能。

这里说的是微信小程序推荐以及表情推荐,这两个功能都限制在微信APP内使用,可以通过打字然后直接点击智能推荐,就可以直接将搜索出来的小程序或者微信表情发送在当前的聊天内。可以说这是微信输入法在微信内的独占功能了。

图源:雷科技制作 3、键盘调节:对手指更友好的细节设计。

相较于原生键盘固定的位置以及高度,微信输入法可以支持调节键盘高度,宽度来适配不同人群。

其实现在很多大屏手机的键盘都做了高度调整,就是为了用户在打字的时候握持位置是在手机中线附近,但是还是会有用户适应不了键盘高度,因此可调节的键盘高度对于部分用户还是相当人性化的。

图源:雷科技制作 诚然这样的功能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但在「精细化处理」之后可以得到更人性化的输入体验,小雷认为是值得的。

而在微信输入法中这样的小功能也在持续更新,像是拼音显示位置,中文分词应用都是可以自己设置的,就交给各位自行探索了。

到这里使用过微信输入法的朋友可能会发出一个疑问,小雷这样细心,为什么遗漏了微信输入法的主要宣传功能——「跨设备复制粘贴」? 跨设备复制粘贴,是实用功能还是绑定生态? 小雷先简单和大家讲讲这个功能,微信输入法的剪贴板是可以保存之前剪切复制过的内容的,同时用户复制的第一条消息可以跨设备进行粘贴, 简单理解就是手机复制的信息可以直接粘贴到电脑上。

图源:微信输入法 而微信输入法是几乎支持全设备下载的,涵盖iOS、Android、MacOS以及Windows系统,也就是说基本手头上的设备都支持「跨设备复制粘贴」。

当然这个功能也是iOS中复制粘贴过来的,在iOS设备升级到iOS16之后,登录同一账号的设备就可以进行隔空复制粘贴。这一功能不单只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还让用户更加依赖这个生态。

因此微信输入法也给了小雷相同的感觉, 跨设备复制粘贴不仅仅是一个实用功能,更像是一根将所有设备绑在一起的绳 ,可以将用户手上的设备都绑在一起,就像iPhone一样,以手机为主体,将所有设备的输入法都关联在一起。

图源:微信输入法 小雷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就已经默默地将所有设备上的输入法都替换成微信输入法了,「共享个人词库」,「常用语同步」,「跨设备复制粘贴」这些功能对于日常使用体验来讲都是有相当大的提升的。

尤其是当下多设备环境逐渐普及,跨设备跨系统的功能在现在一定会被大量地使用,不单单是复制粘贴,而是文件互通信息互通。

而信息互通恰恰是微信最想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也是为什么微信如此注重输入法的原因之一。

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微信输入法的初心 微信在国内具有庞大的用户体量,根据腾讯2025第一季度财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02亿,已经覆盖了国内的绝大多数人口。

图源:新浪科技 那么在微信的聊天框、朋友圈、视频号等界面内,就包含了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这对于其他软件来说就是一大块金砖,比如社交习惯、聊天习惯、购买产品意图等等。

那微信会让这肥水流入外人田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而在一个聊天软件中流出信息的方式,就是输入法 ,第三方输入法可以记录用户输入的信息并保留到个人词库中,可以说已经悄悄分走了微信的蛋糕。

所以微信输入法其实是微信打出的一张「防护牌」,极大地提升了微信的「防御力」。

图源:豆包AI 在各种用户体验中,微信输入法的优势一直都很明显,布局简洁不花里胡哨、功能齐全、使用全程无广,可以说微信在尽可能的满足所有人的输入体验。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微信想在输入法内插入广告是一件多简单的事情,它大可以仿造其他输入法的方式,将广告前置,把设置后置,用一套标准的模板去进入这个市场。

但是这样和其他厂商根本拉不开差距,而微信的目的就是为了替换掉其他厂商的输入法,保证自家的用户数据不流出。

而这张「防护牌」打的确实很巧妙,用户得到了极佳的输入体验,也让用户信息得以保护在本地,微信也拿稳了自己的金砖,保证自己的肥水可以肆意流淌在自己的田内,也是双赢的典型案例。

记得2021年,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在微信公开课Pro演讲时表示微信开发一款输入法“并非为了抢夺输入法市场,而是希望通过全新的输入法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因为“用户们常常抱怨,在微信中提及的内容会在其他应用程序中以广告形式出现,他们怀疑这是否意味着微信泄露了他们的聊天记录。其实这一问题与输入法密切相关。”这样看,保护用户隐私是微信输入法的初衷,也是微信一直很重视输入法这款“小产品”的直接原因。

重视输入法背后,其实是微信AI的一步大棋 从前文我们得知, 微信输入法对于腾讯来说不单单只是输入法,而是用户与设备间的信息传递工具,是人与设备交互的第一入口 ,当你在输入法中输入信息,其实就相当于将自己的想法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具体化了。

但具体化的始终是文字信息,如果用户需要将这个想法转化为思维框架、画面内容,又或者是在聊天中遇到了问题需要搜索查证,这些单靠一个输入法是做不到的。

因此在2024年时,腾讯将混元大AI模型搭载在了微信输入法上,作为设备与用户间的「画笔」以及「搜索工具」来使用,这就引出了输入法可延伸的两个新的方向, 「微信AI搜索」以及「AI智能工具」 。

先说AI搜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搜索这一功能都被谷歌、百度所霸占,而微信作为如今用户体量最大的软件之一,是不会放弃这块香饽饽的,那么集成在微信输入法中的「问AI」就抗下了这一个担子。

相比之前集成在聊天界面上方搜索框中的AI搜索,微信输入法中的快捷组件明显要方便的多,只要有输入框,并且是联网状态,就可以立即通过「问AI」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

图源:微信输入法 并且搜索内容不再是杂乱的参考资料,而是整合完毕的内容,并且可以直接生成图片并且发送到聊天框内,已经是一个非常完善的AI搜索功能了。

图源:微信输入法 而在输入法上搭载AI大模型不仅仅只是提供AI搜索功能,而是作为腾讯铺设AI智能工具的初步工具。

在2025年7月27日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发布了AI时代的产品应用全景图,所采用的是「1+3+N」的架构,旨在让AI技术发展成为真正的产品应用,形成一个闭环。

其中「1」是指腾讯自研的混元AI大模型,「3」是指包括AI基础设施平台、智能体开发平台以及具身智能开放平台在内的三大平台,「N」是指覆盖游戏、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智能产品矩阵。

这个架构明确的展现了从AI底层技术发展成智能平台工具,最终呈现成智能应用产品的核心链条。

因此最关键的就是「1」的底层技术是否足够优秀,才能支撑起后方的发展,腾讯的混元AI大模型如今已经实现了从文本、图像、视频到3D等多范畴的覆盖。

同时自身对于开源生态保有积极态度,已经和Deep Seek等开源模型有了深度合作,形成了双模能力。并且混元AI大模型在Chatbot Arena中的排名已经到了全球前八,根基是足够牢固的,怎么向上发展就需要一部分想象力了。

图源:腾讯元宝 不过腾讯目前在医疗、教育、金融乃至办公等领域,都利用了混元AI大模型有了专属的智能助手,但如何战胜其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技术可靠性的问题还是一个谜。

但在小雷预想内,在当今这个物联网时代,今后的所有智能体产品大概率都可以集成在手机上,那么手机上随时随地都在使用的就是输入法,用户无论切换何种APP,无论在何种的使用场景下,输入法都是贯穿始终的,是目前我们传递自身信息的第一介质。

所以在「1+3+N」这个架构内,无论最终的智能体产品是教育领域、医疗领域或者是金融领域,操控权都是掌握在用户手中,而微信输入法作为可以开启所有智能体软件的万能钥匙,理应受到腾讯的重视。

所以腾讯一直完善优化微信输入法的功能,不单单只是为了让用户绑定单个APP,而是为了在日后作为可以跨越生态、设备、工具的桥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

你可能还想读

中国规划未来五年科技自立,重点发展芯片与AI

中国规划未来五年科技自立,重点发展芯片与AI

快速阅读: 中国最高领导人规划2026至2030年第15个五年计划,聚焦科技自立和创新驱动,尤其在半导体、AI领域加大投入,目标克服技术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 本周,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北京召开高级政治会议,规划从2026年至2030年的下一个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
AI工具检测寄生虫超越人类,研究发现

AI工具检测寄生虫超越人类,研究发现

快速阅读: ARUP实验室开发的AI工具能更快、更准地检测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超越传统方法。该工具使用卷积神经网络,经4000多例样本训练,敏感度高于人类专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科学家们在ARUP实验室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AI)工具,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
日产推出鸟形AI伴侶Eporo,车内互动新体验

日产推出鸟形AI伴侶Eporo,车内互动新体验

快速阅读: 日产推出Eporo,结合实体玩偶与数字虚拟形象,为用户提供导航、天气信息等服务,通过自然语言对话互动,旨在建立亲密感。此外,日产还展示Diorama Navi,结合复古音响系统,提供新颖驾驶体验。 日产宣布推出一款名为Eporo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
AI双面影响:推动与阻碍全球脱碳进程

AI双面影响:推动与阻碍全球脱碳进程

快速阅读: 全球能源需求因人工智能整合激增,对电网构成挑战,专家称此问题短期内难解。为满足数据中心需求,清洁能源和化石燃料项目投资增加,但基础设施能否应对需求存疑,能源成本上升引发跨党派反对。 人工智能在推动和阻碍脱碳方面发挥着双重作用 全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三星电子与软银签署AI-RAN合作备忘录,共研6G技术

三星电子与软银签署AI-RAN合作备忘录,共研6G技术

快速阅读: 三星电子与软银签署MoU,共同研发6G及AI-RAN技术,涵盖6G、AI在RAN中的应用等四大领域。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探索新应用场景,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三星电子和软银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共同研究和开发下一代通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保罗·施拉德称找到完美AI剧本,预测AI电影时代来临

保罗·施拉德称找到完美AI剧本,预测AI电影时代来临

快速阅读: 奥斯卡提名者保罗·施拉德看好AI在电影业的应用,称已读到“完全由AI完成的完美剧本”,预计首部全AI电影两年内问世。施拉德认为AI是工具,能创造人脸和表情,将成为公正的电影评论家。 希望蒂莉·诺伍德已经签约了经纪人,因为保罗·施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
AI赋能教育:个性化辅导惠及全球学生

AI赋能教育:个性化辅导惠及全球学生

快速阅读: 萨尔·汗,可汗学院创始人,推出AI教学助手Khanmigo,提供个性化辅导,覆盖190国,使用55种语言,旨在解决学生学习进度落后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萨尔·汗,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摄影:David Paul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
Anthropic与谷歌达成数十亿美元AI芯片协议

Anthropic与谷歌达成数十亿美元AI芯片协议

快速阅读: Anthropic扩大与谷歌合作,购买百万TPU,预计2026年新增一吉瓦算力,满足Claude模型需求增长。 Anthropic拥有30万企业客户,估值1830亿美元,新模型Claude Sonnet 4.5被誉为最佳编程AI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