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推进舰队转型,部署武装自主模块化无人机
快速阅读: 7月31日,美国海军宣布MASC项目,整合中型和大型无人水面舰艇实验,围绕ISO集装箱化载荷构建统一架构,优化平台多功能性,简化生产,加速开发进程。
7月31日,美国海军宣布,MASC项目旨在整合此前涉及中型和大型无人水面舰艇(MUSV和LUSV)的实验努力。海军不再继续按舰艇大小分类开发,而是倾向于围绕ISO集装箱化载荷构建统一架构。此举旨在优化平台多功能性,简化大规模生产。利用非传统采购机制——其他交易协议(OTA),有望加速开发进程,绕过官僚障碍,集成现有商业技术。
海军设想这种模块化将为其舰队配备新一代多任务舰艇,执行水面战、远程打击、情报收集、电子战和信息操作等任务,同时减少对大型、有人、昂贵平台的依赖。目标是通过灵活可重构的载荷,支持分布式杀伤力和增强战场感知能力。
NAVSEA官方声明概述了MASC计划背后的转型逻辑,强调行业与海军合作开发近期可部署、适应21世纪战略挑战的解决方案的机会。招标文件强调了速度、简化生产、成本控制和后勤灵活性的重要性。这些特点旨在与分布式海上作战理论相匹配,该理论强调分散、响应性和平台冗余。
招标文件提供的技术规格,经《战争地带》7月31日文章详细分析,确认了这一方向。计划中的三种舰艇分别为:基本型可携带两个40英尺ISO集装箱,高容量型可携带四个,紧凑型则可携带一个20英尺集装箱。每个载荷重量可达36.3吨(紧凑型为24吨),功率消耗最高为75千瓦,表明其兼容高能系统,如定向能武器或电子战套件。预期性能包括最低25节的速度,2500海里的航程,在4级海况下具备操作能力,更稳健配置下优选5级海况。
这些舰艇必须能够在失去通信、低能见度或无线电静默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导航。需遵守国际航行规则(COLREGS)。自动调整电磁发射以满足任务需求也是功能要求之一。目标是创建能在对抗或降级环境中独立运行的平台,无需持续远程控制。
招标文件还规定,这些平台应在18个月内可生产,使用商业标准快速维修,并能长期无预防性维护地运行。向盟友出口和选择性容纳小规模船员作为次要但受欢迎的功能。这些元素旨在确保与伙伴海军的互操作性,并在低强度任务中提供额外灵活性。
模块化架构还为潜在对手引入了战术不确定性。通过在ISO集装箱中标准化载荷,难以确定某平台是否携带武器、干扰设备、传感器套件或空集装箱。这种模糊性使敌方目标决策复杂化,增加了操作不可预测性。
MASC项目借鉴了当前实验平台的经验,包括Ranger、Mariner、Seahawk、Sea Hunter和Defiant无人水面舰艇,后者由DARPA在NOMARS计划下开发。Defiant设计为完全无人操作,已满足MASC许多基础要求。正在开发的扩大型号Dauntless将拥有更大的武器容量和垂直发射器集成,如Mk 70,已证明与SM-6和战斧导弹兼容。
根据2026财年预算文件,海军计划在国防创新单元(DIU)的支持下开始原型阶段,采用增量开发模式。目标是结合私营部门的敏捷性、现有技术和海军的操作专长,迅速部署一支作战舰队。最终,MASC有望成为海军未来力量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提供应对预算限制、工业挑战和新兴威胁的适应性解决方案。
通过远离传统框架,青睐模块化标准化和自主性,并通过简化采购模式依赖行业,美国海军力求实现战略飞跃。MASC不仅是技术发展,也反映了基于分散、响应性、冗余和成本效益的理论演变。这一转型将在未来的财政周期内实现,取决于工业响应和未来的操作决策。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