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加强空军基地防御,新建抗爆飞机掩体应对无人机袭击
快速阅读: 近期,俄罗斯在米勒罗沃、库尔斯克东区和赫尔松等关键空军基地加紧建设加固飞机掩体,以抵御无人机和导弹攻击,确保前线航空资产的生存能力。这反映出俄方对乌克兰无人系统打击范围和影响力的重视。
近期,俄罗斯在多个关键空军基地加紧建设加固飞机掩体,这些基地包括米勒罗沃、库尔斯克东区和赫尔松。卫星图像和开源情报显示,这些掩体采用圆顶屋顶、厚重的防爆门,并覆盖土层以增强防护能力,旨在抵御无人机和导弹攻击。值得注意的是,距离乌克兰边境仅17公里的米勒罗沃空军基地最近遭到袭击,该基地新增8个穿行式掩体,即将投入使用。这些设施可能用于容纳此前部署在此区域的苏-30SM和苏-34战斗轰炸机,同时作为远程弹药的储存或发射点,以支持深入乌克兰境内的打击行动。
这些加固设施的战略意义重大。通过投资建设这些坚固的掩体,俄罗斯意在确保前线航空资产的生存能力,降低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的效果,特别是那些属于“蜘蛛网”行动的一部分。这些保护措施反映出俄方正转向更为静态和防御性的空中作战态势,虽然这可能限制其灵活性,但有助于保留关键军事资源。从军事角度看,这些掩体设计能够抵御低当量弹头或无人机携带武器的冲击,但面对西方先进武器系统时仍存在脆弱性。
美国提供的地面发射小直径炸弹(GLSDB)、“风暴阴影/SCALP”巡航导弹以及乌克兰自行改装的海王星和赫里姆-2导弹,若具备足够的情报和瞄准精度,均能对这些掩体构成威胁。然而,击毁加固掩体通常需要精确制导的重型弹药直接命中,或大规模协同攻击以突破局部防御体系。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建设这些掩体反映了俄罗斯对乌克兰无人系统日益增长的打击范围和影响力的重视。这也揭示了克里姆林宫对关键军事设施易受攻击的担忧,这种担忧因战略轰炸机向远东地区如阿纳德尔等基地的转移而加剧。取消今年的俄罗斯海军节阅兵活动进一步表明国内对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
俄罗斯在靠近乌克兰的前沿空军基地进行的防御设施建设,标志着战争技术演变的关键时刻。随着低成本、远程无人机的广泛使用,迫使一个核大国重新调整其战术基础设施,这在冲突爆发三年后显得尤为显著。这些掩体不仅体现了乌克兰打击能力的提升,也表明空战生存策略正在实时重塑。其成功将取决于物理上的坚固程度及俄罗斯能否将其融入有效的防空体系,以预防未来的无人机入侵。
此次建设活动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变得不可战胜,但显然表明其战略姿态的变化,即转向长期、基于基础设施的防御规划。俄罗斯军方认识到后方空军基地不再安全,正为持久的脆弱期做准备,预计乌克兰的远程打击,尤其是无人机攻击,将持续威胁其境内重要军事设施的安全。这一建设规模和速度表明,俄罗斯认为这是一个现代战争的新常态:传统安全区域正受到廉价、灵活且精准的威胁侵蚀。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