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与沈向洋共话AI:竞争促发展 合作守底线
快速阅读: 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26日,沈向洋与施密特在WAIC上讨论AI发展,强调全球合作与治理。施密特指出AI治理需价值观共识,并关注安全与开源问题。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式上,前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与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上海展开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对话。这场对话聚焦于全球竞争与合作,展现了两位科技领袖对技术变迁的深刻理解。
施密特与沈向洋曾分别领导谷歌和微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和全球商业竞争的见证者。从PC到互联网,从云计算到AI,他们始终站在技术前沿。此次对谈不仅延续了科技演进的话题,也为全球治理议题拉开了序幕。
人工智能作为划时代的技术,不仅在理解、生成、推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更开始影响社会治理、伦理秩序和全球格局。两位对谈者在AI治理方面分享了来自技术和企业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治理、哲学与国际关系领域的思考,提出了重要观点。
施密特指出,在AI发展迅速但缺乏明确规则的阶段,关键在于“由谁、通过什么方式来设定AI技术的边界”,这需要跨国合作和价值共识。他认为,竞争与发展并存,合作则是守住底线的关键。施密特以中美建交为例,强调只要双方有共同目标,就能建立信任。他呼吁中美在AI问题上进行对话,明确AI是否能控制武器、复制自己、自动学习等问题。
施密特认为,AI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尽管中美已有交流机制,但仍需找到让AI彻底“守规矩”的方法。他提出,从训练阶段起,AI就应该被设计得“根本不会学会做坏事”。
施密特还提到,开源策略推动了技术进步,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开源模型可以被任何人使用,且安全限制可被移除,而闭源模型则相对更可控。
四年前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98岁的亨利·基辛格表达了对AI发展的关注,强调人类命运与尊严应在技术演进中占据核心位置。这一理念在基辛格、施密特和克雷格·蒙迪合著的《Genesis》一书中得到进一步阐述。书中指出,AI可能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节点,但必须置于哲学、伦理和治理的框架下,才能为社会带来真实福祉。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