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与上海AI实验室合作 发布PhysX-3D为AI模型添物理特性
快速阅读: 据相关媒体报道,南洋理工大学与上海AI Lab联合发布PhysX-3D项目,解决AI生成3D模型缺乏物理真实感问题。项目提出“灵魂五问”,并创建全球最大物理标注数据集PhysXNet,提升材质和功能预测准确度。
据南洋理工大学和上海AI Lab联合研究团队介绍,8月15日,国际学术界,该团队发布了名为PhysX-3D的项目,旨在解决当前AI生成3D模型缺乏物理真实感的问题。现有AI生成的3D世界虽然在外表上力求逼真,但往往忽视了物理属性,导致这些虚拟物体显得“塑料化”,无法在物理仿真、机器人操作等实际应用中发挥效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PhysX-3D项目提出了“灵魂五问”,即尺寸、材质、功能可供性、运动学特性和功能描述五个核心物理维度。项目团队还创建了全球首个全面标注了这些物理维度的3D数据集——PhysXNet,包含超过2.6万个精细标注的3D物体,扩展版PhysXNet-XL更拥有超过600万个物理标注的3D模型。
基于这一数据集,研究团队开发了PhysXGen生成框架,采用“嫁接”与“融合”的策略,在已有几何生成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专门理解和生成物理属性的模块。实验结果显示,PhysXGen在几何外观质量和物理属性预测准确度上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特别是在材质和功能可供性预测上的误差分别降低了64%和72%。
PhysX-3D项目的成功不仅为3D内容生成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机器人学、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AI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创造符合物理规律的3D世界,推动相关应用的深入发展。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