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遇阻 四大难题待解
快速阅读: 据相关媒体报道,固态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被视为理想能源,但面临离子传导、工艺、安全和量产难题。多家车企计划2026-2030年量产,但实际进展不确定。
据36氪报道,近日,关于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和实际挑战成为汽车行业热议的话题。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芳指出,尽管固态电池具备能量密度高、补能速度快、性质稳定等优点,被视为新能源时代的理想能源方案,但目前仍面临四大核心难题:离子传导通道不明确、生产工艺复杂、安全控制不到位、大规模量产难度高。这意味着固态电池的技术、材料和成本在短期内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王芳强调,固态电池虽然在理论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安全边界一旦被突破,可能带来的后果比液态电池更为严重。这一观点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消费者对电池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此外,尽管多家国内外车企已宣布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如中国车企大多将量产时间定在2026年至2030年间,日本的丰田、日产及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等也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但实际进展仍充满不确定性。今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定义和技术标准,以防止市场炒作。
然而,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并未如预期般迫切。一方面,混动车和增程混动车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显示了消费者对高能效解决方案的认可;另一方面,液态锂电池通过闪充技术和换电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续航问题。因此,固态电池的量产上车时间可能会因技术、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而推迟。
综合来看,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之路仍需克服诸多挑战,预计至少还需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