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人机和 AI 还不能快速找到失踪的洪水受害者
快速阅读: 据《The Conversation (英国)》称,美国研究显示,AI在搜救中虽不及人类准确,但速度更快。无人机图像分析可快速评估灾后情况,助力寻找失踪者。尽管存在识别困难和数据不足等问题,AI与人类协作仍能提升搜救效率。
据《科学日报》报道,7月15日,美国马里兰州,机器人技术研究人员表示,在搜救任务中,人工智能虽不如人类准确,但其速度远超人类。最近的应用案例显示,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用于无人机图像分析,可迅速评估飓风或火灾后建筑物和道路的损坏情况,这表明人工智能在洪水后寻找失踪人员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研究人员指出,机器学习系统扫描一张高分辨率的无人机图像通常只需不到一秒,而人类则需一至三分钟。此外,无人机在短时间内生成的大量图像,远远超出人类在搜救初期几小时内能处理的数量。然而,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仍存在缺陷,无法完全胜任这一任务。
机器人技术研究人员埃里克·斯马利表示:“我们参与过多次洪水及其他灾害的搜救工作,发现当前的人工智能实现还存在不足。但通过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合作,这项技术仍能在寻找洪水受害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洪水搜救中,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快速筛选出可能包含受害者迹象的图像,并标记重点区域。例如,分类器可以识别出人类活动的迹象,如垃圾或背包,并将其传递给搜救团队。理想情况下,AI系统可以高效地筛选图像,减少人类的负担,提高搜救效率。
尽管如此,现代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系统在识别洪水受害者时仍面临挑战。首先,洪水受害者常被遮挡或缠绕在废墟中,这增加了识别难度。其次,缺乏相关的训练数据,使得系统难以准确识别受害者的图像。最后,无人机拍摄的图像多为斜视图,导致定位坐标不准确,影响搜救效果。
不过,通过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协作,搜救团队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系统,缩小搜索范围,优先处理可能含有受害者的图像。例如,系统可以识别出足够大的废墟团,这些地方可能藏有受害者。这种结合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方法,有望在未来的搜救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