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恐龙中发现癌症——它可能有助于挽救人类生命
快速阅读: 据《科学警报》最新报道,恐龙化石中发现的软组织或助癌症研究。英罗科学家通过显微镜在恐龙颌骨中找到与肿瘤相关的结构,这可能揭示癌症的进化机制及防治方法。这项研究强调了保存化石的重要性。相关成果发表于《生物学》期刊。
远古骨骼中的秘密:恐龙化石助力现代癌症研究
表面上看,恐龙化石与现代癌症研究似乎毫无交集。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保存在古老骨骼中长达数百万年的软组织,或许能为揭示癌症的运作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宝贵线索。来自英国和罗马尼亚的研究人员对一种名为特尔马托龙(Telmatosaurus transsylvanicus)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分析。这种恐龙生活在约66至70百万年前,相当于如今罗马尼亚地区的一种“沼泽蜥蜴”,体形接近现代的牛。
借助高功率显微镜,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些类似红细胞的结构,这些结构与恐龙下颌部位的肿瘤相关。这一发现最初由先前的研究记录。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清晰展现了这些在恐龙化石中留存下来的结构。
这项发现表明,软组织的微小碎片可能比预想中更常存留于化石之中,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古老生物,甚至包括它们所患的各种疾病。
“与骨骼结构不同,软组织中含有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够提供分子层面的信息,帮助揭示疾病的潜在生物学机制,”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肿瘤学家贾斯汀·斯蒂宾(Justin Stebbing)指出。
“我们的研究采用了一种相对未被充分挖掘的方法,期待进一步探索,这可能蕴藏着未来重大发现的钥匙,而这些发现或将造福人类。”
例如,研究人员认为,找到类似文中描述的软组织片段可能是理解癌症机制及其进化过程的关键所在。像鲸鱼和大象这样的大型动物已经进化出了对抗癌症的方式,恐龙可能也曾拥有类似的应对能力。理解这些古老的生物适应性或许能启发人类在癌症预防与治疗方面的全新思路。
当然,妥善保存这些样本至关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科技进步将在分析设备方面取得突破,但若没有可供研究的恐龙组织,这些改进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作为长寿且体型庞大的生物,恐龙提出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案例,即探讨物种如何在数百万年间管理癌症易感性和抗性问题,”斯蒂宾补充道,“确保未来研究者能够获取适合前沿分子研究的标本,这是长期化石保护工作的核心任务。”
本次研究聚焦的恐龙患有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这是一种至今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肿瘤类型。恐龙在地球上的存在跨越了数百万年,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癌症在此期间如何演变,以及受其影响的物种是如何适应的。
尽管看似不可思议,但有机物质能够存活如此之久确实有可能实现——正如这项新研究所示,我们得以窥见基因、生物学与环境压力如何在晚白垩纪共同作用,诱发癌症的发生。
“蛋白质,特别是存在于骨骼等钙化组织中的蛋白质,比DNA更为稳定,不易降解和污染,”斯蒂宾解释道,“这使得它们成为研究古生物标本中古代疾病,包括癌症的理想选择。”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生物学》期刊。
(完)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