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Gate 2.0 和对战争的漫不经心的漠不关心
快速阅读: 据《独立研究所 (Weblog)》最新报道,国防部长在群聊中泄露无人机袭击计划,引发对战争常态化的反思。民众对战争冷漠,忽视其残酷后果,更关注泄密而非战争本身。美军在全球70多国设750个基地,多次无人机袭击致平民伤亡。我们需要审视政策的道德代价及是否符合国家利益。
近期,我们得知国防部长彼得·赫格塞思在与妻子、兄弟及私人律师的群聊中,分享了即将对也门实施的无人机袭击细节。这一事件让人联想到数周前国家安全领导人在一次疏忽中误将《大西洋》杂志记者杰弗里·戈德堡加入了一个Signal聊天群组的情景。这种状况令人愤怒,也令人忧虑。为何如此重要的军事计划会出现在一个毫无安全保障的交流平台上?美国相关人员是否会因此陷入危险?总统为何对这明显的泄密行为未作激烈回应?当然,试图掩盖真相的行为本身也在新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震惊。鲜少有人对政府在未与该国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进攻性军事行动表现出愤怒。一篇又一篇的头条新闻聚焦的都是战争计划的泄露,而非“战争”本身。
我们深知战争的后果。它会夺去生命,摧毁财产并破坏经济。它让人们能够做出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强奸、折磨以及伤害儿童,并将他们当作士兵来使用。战争摧毁一切。然而,我们的国防部长却以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如同传递购物清单一般,告知他的兄弟即将到来的打击。同样令人震撼的是公众的反应。人们似乎对美国无人机在也门造成的人命损失无动于衷。他们对官员绕过国会的战争权力表现得习以为常。我们更关注的是数据泄露本身,而非其背后的内容。
这种冷漠并非新鲜现象。在我的研究中,我记录了美国人如何对战争逐渐麻木。从1775年到2018年,我们有超过93%的日历年都处于某种形式的冲突之中。我还发现,典型的美国人不断接触着亲军事、亲美国外交政策的相关信息。例如,电视节目和电影常常接受五角大楼的编辑审核,以此交换使用军事装备和人员的机会。我们在体育领域也频繁接收这类信息。在橄榄球比赛中,我们用“炸弹”、“突袭”和“战壕”等术语描述战术。我们用“消灭”来形容击败对手。我们在投手丘或中外场有军事归来仪式,并庆祝而不追问我们的军事人员为何要部署。
与此同时,现代技术让我们轻易地逃避疑虑。无人机技术让官员向我们推销所谓的——并且往往是错误的——无人机袭击的“外科手术般精确”,有效地让暴力变得干净。我们“清除”或“中立化”“高价值目标”和“战斗人员”。但需要注意的是,情报错误屡见不鲜,许多这些“战斗人员”之所以被贴上标签,仅仅因为他们碰巧是“军事年龄男性”(MAM)。换句话说,在打击区域内的14至65岁男性都被视为战斗人员。那么平民呢,妇女和儿童呢?不幸的“附带损害”。
结果,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庞大军事存在。有多少美国人知道美国在70多个国家经营着750个军事基地?又有多少人知道美国在过去五年内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索马里、叙利亚和非洲其他国家进行了无人机袭击?数百名平民因此丧生。
长期以来,我们未能向政策制定者和我们自己提出艰难的问题。我们不需要询问关于泄密的问题;我们需要探讨永久战争常态化的议题。我们需要询问我们政府行为的道德代价,以及我们的主动出击且以军事为先的政策是否真正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