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考虑将战斧巡航导弹用于海上纵深打击行动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最新报道,战斧巡航导弹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若德国购入,将显著提升其海军战略威慑力和跨域打击能力,弥补海上力量投射短板,强化北约东部防御,同时适应复杂地缘政治环境。
战斧巡航导弹由雷神公司制造,是一种全天候、远程亚音速巡航导弹,旨在对高价值或战略目标进行精确常规打击。与Mk 41垂直发射系统(VLS)兼容,最新的Block IV版本射程可达1667公里(900海里),装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形轮廓匹配制导系统。它具备飞行中重新瞄准能力和任务实时更新功能,允许任务实时调整。导弹可以从多种平台发射,包括驱逐舰、潜艇,以及德国的萨克森级(F124)和勃兰登堡级(F123)护卫舰(前提是这些舰艇配备Strike-length版本的Mk 41 VLS)。首次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投入实战后,战斧已成为美国及其盟友精确打击能力的核心支柱。它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和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中被广泛使用。英国皇家海军也在其机敏级潜艇上部署了战斧导弹,彰显其在北约成员国中的可靠性和战略重要性。导弹的持续精准度和操作灵活性使其成为服役中最受测试和验证的陆地攻击武器之一。
与德国目前有限的海军打击能力相比,主要依赖于部署在K130护卫舰上的RBS 15 Mk3导弹,战斧提供了指数级的操作范围提升。由萨博生产的RBS 15最大射程约为300公里,最初设计为反舰武器,陆地攻击能力有限。虽然理论上可用于沿海或内陆近岸目标,但缺乏深入内陆摧毁敌方基础设施或防空系统的战略纵深和目标多样性能力。相比之下,战斧为德国提供了一种可信的威慑和打击能力,远超对手雷达覆盖范围,增强了其对北约集体防御的贡献。从战略角度来看,战斧的整合将允许德国从波罗的海或北海的安全位置对敌方领土进行深远的精确打击。这在高强度冲突中改变了计算方式,使德国能够从海上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指挥节点和导弹阵地,从而支持联合部队行动并减轻对前沿部署单位的威胁。在波罗的海背景下,它直接抗衡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态势,并加强德国在北约北部和东部侧翼的作用。
此外,这一举措契合德国海军提出的“海洋导向”战略,强调跨领域打击能力、模块化武器集成以及使用无人和隐蔽平台如潜艇和自主水下航行器。就采购和预算而言,德国尚未宣布正式合同以获取战斧导弹。然而,美国国务院最近批准向荷兰出售多达175枚战斧导弹的外国军事销售(FMS)协议,为欧洲盟国寻求增强海上打击能力设立了先例。该系统的成本取决于配置和支持包,但每枚导弹通常在150万至200万美元之间,而总采购和集成成本可能达到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具体取决于发射系统升级和后勤支持。鉴于德国海军计划改造现有平台如F124和F123级舰艇,还需要投资以适应与战斧兼容的Strike-length VLS模块。
德国潜在的战斧巡航导弹采购标志着其海军战略和力量态势的关键转变。它弥补了其从海上到陆地投射力量的长期差距,在北约内增强了其战略威慑能力,并加强了其应对高端冲突情景的准备。通过从短程沿海系统如RBS 15过渡到深打击能力,德国不仅提高了舰队的杀伤力,还强化了其在欧洲安全架构中的主要海上角色地位。如果采购成功,它将使德国海军跻身少数能够从水面舰艇实施战略精确打击的国家行列,在动荡的地缘政治环境中重新定义其作战范围。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