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NDEF 2025:挪威 Nammo 开发新型突破系统以克服杀伤人员地雷和铁丝网障碍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称,APOBS是一种快速部署的反人员障碍突破系统,源自二战时的Conger和Snake系统,专为徒步部队设计,能有效清除地雷和障碍物,替代了传统的Bangalore爆破筒,符合多项军事标准并具备长久使用寿命。
反人员障碍突破系统(APOBS)Mk 7 Mod 2能够在30至120秒内完成部署,通常在两分钟内即可设置完毕。一旦从35米外激活,火箭发动机将发射抛射绳索炸药,将附带的破片式手榴弹散布在整个障碍区域。大约10秒后发生爆炸,清理出一条长达45米、宽0.6至2.0米的通道。这种清理效果相当于需要27个Bangalore爆破筒段。APOBS旨在清除或摧毁反步兵地雷、简易爆炸装置(IED)、压力板、指挥电线、多股铁丝网、围栏和路障。APOBS采用延迟模式或命令模式启动火箭发动机,并且不含任何电触发装置,从而确保符合军械电磁辐射危害(HERO)安全标准。该系统符合MIL-STD-2105规定的钝感弹药要求,以及符合MIL-STD-1316定义的引信板安全要求。它具备前向和备用引信,实现双重保险。爆炸组件包括手榴弹弹头、PBXN-10、PBXN-8和引爆索。APOBS装运和存储在环境密封容器中,以保持性能并确保至少15年的最低操作服务寿命。每个规格为762×1118×1080毫米的托盘上放置两个可堆叠单元,托盘总重291公斤,运输重量为230磅。APOBS项目起源于美国密苏里州伦纳德伍德堡陆军工程学校制定的一项联合作战需求。这一需求于1994年通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签署的联合文件正式化。在早期试验中,最初的榴弹固定装置失效,促使海军水面作战中心赞助对系统的重新设计改进。这导致采用了尼龙编织包裹层用于抛射绳索炸药。Mk 7 Mod 1于2002年投入使用,随后Mk 7 Mod 2于2006年投入使用。该系统专为徒步部队通过反步兵雷区和铁丝网屏障进行有计划和快速突破作业而设计。其部署取代了更重、更耗费人力的Bangalore爆破筒,后者需要多达12人操作且无法从远距离部署。
清雷导线状爆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英国的Conger和加拿大的Snake等初始系统被开发出来,以提供一种在战斗条件下突破雷场和障碍的方法。1950年代,英国军队引入了Giant Viper,它使用火箭将充填炸药的软管部署到雷场上,为车辆开辟通道。美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概念,推出了M58清雷导线系统(MICLIC),这是一种在1980年代末推出的拖车式系统。MICLIC部署一条100米长的爆炸导线段,为车辆清理出8米宽的通道。这些系统显著提升了突破效率,但它们是为装甲单位设计的,未针对徒步部队行动进行优化,而APOBS弥补了这一不足。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