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座商业规模的无甲醇工厂在丹麦开业
快速阅读: 《今日日本》消息,全球首个商业规模电制甲醇工厂在丹麦投产,马士基计划采购用于船队燃料。工厂由欧洲能源与日本三井合资建设,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甲醇,成本未来有望下降。产品不仅供航运,还用于塑料和医药行业,多余热能可供热家庭。
全球首个商业规模的电制甲醇工厂周二在丹麦正式投入运营,航运巨头马士基计划采购部分产量,将其作为其集装箱船队的低排放燃料。在多数国家支持国际海事组织于2050年前实现零碳目标的背景下,航运业正在承受寻找新型燃料的巨大压力。截至目前,像绿色氨和电制甲醇这样能够实现零排放的航运燃料,由于需要依赖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通常比传统燃料更为昂贵,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燃料尚未达到规模化生产水平。“我们预计将在2035年左右与化石甲醇实现价格持平。”丹麦欧洲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努德·埃里克·安德森向路透社透露。
位于丹麦南部卡索的新工厂耗资约1.5亿欧元(1.67亿美元),由丹麦欧洲能源公司与日本三井公司合资建设,该厂每年将生产42,000公吨或53百万升的电制甲醇。马士基将成为卡索工厂的重要客户之一,目前运营着13艘可使用甲醇的双燃料集装箱船,并且已经预订了另外13艘类似的船只。该工厂的年产量足以满足一艘16,000标箱的集装箱船往返亚欧航线所需燃料。对于较小的“劳拉马士基号”——这艘全球首艘载箱量超过2100TEU的双燃料集装箱船而言,每年仅需3600吨燃料。原本计划于周二在卡索附近为“劳拉马士基号”补充燃料。
传统甲醇大多由天然气和煤炭制成,而卡索工厂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从生物气厂和垃圾焚烧过程中捕获的二氧化碳来生产电制甲醇。马士基指出,转向可持续燃料的一大挑战是高昂的成本,因此正在探索绿色燃料技术和更高效的航运方式以降低费用。欧洲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森提到,公司计划扩大卡索项目的规模,并在欧洲、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布局类似的项目。除了应用于航运领域外,电制甲醇还可以替代塑料生产中使用的化石甲醇,这意味着可供其他丹麦企业使用。制药商诺和诺德和玩具制造商乐高将分别使用该厂生产的电制甲醇制造注射笔和塑料部件。电制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也将被用来为当地3300户家庭供暖。
©汤森路透基金会 2025年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