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成歼-35 隐形战斗机的首次电磁弹射器发射 挑战美国航母打击群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最新报道,歼-35战机有舰载版和陆基版,分别供海军和空军使用。舰载版可改装后部署于辽宁舰和山东舰,未来004型核动力航母将完全适配。陆基版亮相珠海航展,性能对标F-35C,具体参数待官方确认。
除了福建舰,其他现有和未来的舰艇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操作歼-35战机。辽宁舰和山东舰由于设计限制,较难支持重型弹射起飞战机的运行,但经过改装后,适用于滑跃起飞的歼-35改型理论上可以在有限角色中部署。未来中国航母,例如预计建造的核动力004型,预计将配备适合歼-35全面作战使用的弹射系统。
此外,陆基航母航空训练设施的扩展表明岸基歼-35单位可以补充舰载机行动,扩大部署范围。中国两栖攻击舰四川舰(076型)也已整合电磁发射能力,可发射大型无人机,甚至可能包括第五代战斗机如歼-35。尽管四川舰在高端海战中的能力低于全功能航母,但其投射军事力量的能力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其舷号51开创了新的“5X”编号系列,突显了它与传统“3X”系列两栖攻击舰的不同角色。
沈阳歼-35本身有着相对较长的发展历程,始于2012年左右公布的沈阳FC-31项目。最初被定位为出口项目,后来吸引了军方的兴趣,特别是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随着时间推移,一种针对航母操作的海军化改型出现,具备结构强化、折叠翼、弹射起飞杆和回收尾钩等适应性改进。多个原型机在2010年代及2020年代早期被观察到进行飞行测试,最终在2021年亮相了一个更精炼的歼-35原型机,常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新一代海军隐形战斗机。
同时,歼-35A变体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PLAAF)的陆基中型隐形战斗机首次亮相于2024年的珠海航展。虽然尚无公开验证的技术细节,但普遍认为歼-35比歼-20稍小,估计长度约为16.8米,展开机翼时翼展约12米。为了适应航母甲板,安装了折叠机构。空重估计在17至18吨之间,满载执行航母任务时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能达到约25吨。早期原型采用RD-93的衍生型号发动机,而生产型可能会换装国产WS-13E或WS-19发动机,以提供弹射起飞和航母回收所需的推力。
其载荷能力据报约为8吨——与美国F-35C相当——但具有稍大的作战半径和更高的最高速度能力。隐身设计是基本考量,包括内部武器舱以减小雷达截面积、锯齿形进气口、边缘对齐表面以及雷达吸收涂层。机载系统很可能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瞄准系统、头盔显示与提示系统。可能的武器配置包括PL-15远程空空导弹、PL-10近程空空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空对地弹药。
然而,鉴于尚无公开验证的技术细节,关于这款新型双发单座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的具体性能参数推测需谨慎看待,直至更多官方信息或实际应用数据公布为止。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