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推进在东翼部署无人机墙以对抗俄罗斯
快速阅读: 据《军队认可》称,德国牵头,六北约国支持建“无人机墙”,集AI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强化东翼边境防御。此项目不仅提升北约防御力,也展示欧洲技术主权能力。波罗的海国家还规划地面防御设施配合。
由德国牵头,并得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芬兰、波兰和挪威等六个北约成员国的支持,无人机墙远不止是一个象征性的举措。它被设计为一个完全可操作的系统,分为多个层级,配备了人工智能驱动的侦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移动反无人机平台以及卫星监控。其目标是在实时探测并消除威胁的同时,为北约东翼边境提供及时且准确的情报感知能力。这些威胁包括无人机入侵、GPS干扰以及秘密跨境活动。据量子系统公司首席销售官马丁·卡尔库尔称——量子系统是参与该项目的主要德国公司之一,“这并非象征性的一道墙,而是切实可行的系统。”他补充道,技术已经准备就绪,项目的推进现在取决于欧盟或北约层面的政治协调。
量子系统目前每月生产数百架无人机,其中包括Vector和Trinity Pro型号,这两种机型均针对复杂环境下的长时间监视任务进行了优化。德国新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将国防列为国家优先事项,放宽了军事开支限制,并对国内防务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一战略调整反映了欧洲更广泛的趋势,在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性增加之际,各国都在寻求加强自身的战略自主权。尤其是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他继续敦促北约成员国增加国防预算。
位于俄罗斯前线的波罗的海国家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爱沙尼亚,该倡议通过爱沙尼亚国防工业集群进行协调,该集群汇聚了几家本地国防技术公司。其中,DefSecIntel Solutions开发了Erishield系统——一种多层解决方案,集成了人工智能、先进传感器和移动反无人机单元,用于检测和中和敌对无人机。爱沙尼亚为此项目三年内拨款1200万欧元。此外,Rantelon、Marduk Technologies和Hevi Optronics等公司也在贡献力量,旨在为北约东翼边境提供全面的情报感知能力,包括检测走私企图和敌对空中监视或破坏行动。
立陶宛内政部长阿格涅·比洛泰特将无人机墙描述为一种“新型边境防御形式”,并表示它将帮助抵御来自不友好国家的挑衅。芬兰和挪威也参与进来,尤其是在北部边界段落,那里的恶劣天气条件要求采用高度耐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波兰的Shield-East计划下,相关工作已经开始,其中包括建设700公里的加固监控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是该项目的第一步具体措施,尚需等待北约层面进一步的政治决策以扩展和协调整个系统。
常被称为“全球最昂贵的技术壁垒”的这个项目被视为对军事威胁演变的重大回应,无人机、电子干扰和混合行动正在越来越多地塑造安全格局。对于领导无人机墙倡议的人来说,目标不仅是加强北约的防御态势,还要展示欧洲开发和部署一体化、主权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
除了这种空天与数字手段之外,传统防御设施也在逐步部署:波罗的海国家宣布将在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接壤的边界上建造超过1000个混凝土掩体,以及战壕、反坦克障碍物、雷区和弹药库。这项被称为波罗的海防线的倡议旨在通过强大的地面防御层强化无人机墙的技术维度。这些体系可能重塑北约东翼前沿的长期安全布局。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