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 USNS Sojourner Truth 填补美国海军油轮的空白,以保持航母打击群的运作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最新报道,美后勤支援舰搁浅暴露美军航母打击群燃料短板,类似二战日军燃料危机再现风险。专家建议提升油轮战备能力,如增加补贴、限制商业使用等,以应对高强度作战需求,强调需整合海军与后勤能力。
美军后勤支援舰“大角鹿号”于2024年9月在阿曼海岸附近搁浅,作为唯一支持“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打击群的油船,它失去主要燃料来源,迫使该打击群不得不寻求商业油轮进行改装。然而,这一过程既复杂又耗时,完全不适合高强度作战需求。
历史上,燃料短缺曾对海军能力造成严重影响,比如二战期间的日本帝国海军(IJN)。日本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使其极易受到盟军潜艇攻击和空中布雷行动的战略打击。盟军的这些行动严重削弱了日本运输燃料的能力,导致燃料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到了1945年,这些限制使IJN的大部分舰队瘫痪,无法有效展开行动。特别是在1944年10月的雷伊泰湾海战中,由于燃料不足,日本海军的战略部署受到重大限制,最终导致其失败。
为了应对类似问题,美国政府推出了诸如油轮安全计划(TSP)等措施,该计划为船东提供财务激励以在美国注册油轮。目前,该计划涵盖了十艘船只,但由于未能增加额外运力,受到了不少批评。现有的美国籍船只大多已经服务于政府租约,因此有资格加入TSP,这实际上导致了船队的重复而非扩展。此外,TSP缺乏强制要求配备CONSOL(连接补给)设备或保持在航补给训练船员的规定。这些缺失让人们对其在高威胁或高需求战争环境下的实际备战能力和实用性产生疑虑。津贴金额也被认为过小,不足以在和平时期运营中保证持续的商业可行性,从而使得长期参与存在不确定性。
为提高美国油轮的战备能力,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包括增加TSP津贴、限制TSP船只仅在紧急情况下用于商业市场、恢复军事海运司令部预先定位的燃料油轮计划,并规定对从美国出口精炼石油产品的货运偏好。美国目前每天出口约140万桶精炼产品,几乎全部由外国籍油轮运输。一项货运偏好的法律将把其中一部分分配给美国籍船只,从而在不需持续联邦资金的情况下创造运力。同时,还建议国内为国防后勤局能源(DLA-E)供应燃料,因为当前模式优先选择最低成本供应商,而不考虑所有权或政治关系。转向美国本土供应燃料将增加对国内油轮运输的需求,并提供可靠的战时供应链。这些建议旨在用优先考虑美国籍、美国所有和美国船员的“确保可及”战略取代“假定可及”的模式。
当前局势表明,美国缺乏整合海军和后勤能力的连贯海洋战略。尽管中国采用统一的国家海洋战略,涵盖军事、商业和工业维度,但美国的海洋政策仍然碎片化,主要集中在高端作战平台。如果没有足够的后勤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油轮和补给系统,即使像航空母舰和隐形飞机这样的先进平台也会面临作战限制。“索杰纳·图斯”号的服役标志着后勤舰队一个元素的继续发展,但更广泛的整体性差距尚未弥合。保障大规模冲突所需的大规模海上后勤能力将取决于即时改革、多层级方案以及对海上力量的更全面整合方法。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