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计划扩大哥伦比亚号潜艇舰队以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核威胁
快速阅读: 《全球防务动态》消息,哥伦比亚级潜艇将取代俄亥俄级,采用全寿命核反应堆提升隐身与维护性。项目成本超1320亿美元,每艘约90亿美元。全球安全挑战增加,美国需维持可靠威慑力。
当前计划要求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逐步取代从2028年开始的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艘舰艇“哥伦比亚特区”号(SSBN-826)的建造始于2020年,预计于2031年服役。后续单位将以每年一艘的速度交付,直至2040年代初。
从14艘俄亥俄级减少至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的数量缩减,主要是因为引入了全寿命核反应堆,这彻底消除了中期换料的需求。这一技术显著提高了运行的可用性,使得延长威慑巡逻成为可能,而无需长时间停机维护。因此,每艘潜艇的增强耐久性和运行可用性,使得规模较小的舰队能够维持甚至提升整体的战略威慑力。
哥伦比亚级代表了美国新一代的战略核潜艇,旨在承担俄亥俄级在核三位一体力量中的战略角色。每艘潜艇将配备16个用于三叉戟II D5 LE弹道导弹的发射管,并计划从第九艘开始过渡到D5 LE2版本。整体设计采用了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潜艇的技术,包括大型孔径球形声呐、泵喷推进器以降低声学信号,以及首次应用于美国战略舰队的电力推进系统。此系统将核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推进电机供电,从而提高隐身性和长期可维护性。
该计划由通用动力电船公司作为主承包商领导,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合作,后者贡献了约22%的设计和建造工作。整个项目成本估计超过1320亿美元,单艘潜艇的平均预估成本约为90亿美元(按2021财年美元计算)。为了控制成本,已使用了来自前几级潜艇的组件,例如声呐系统和模块化结构。此外,哥伦比亚级与英国皇家海军未来无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共享通用导弹舱(CMC),自2008年起开发,以加强跨大西洋工业合作。此舱室设计为采用模块化的“四联装”配置容纳三叉戟II导弹,提升了互操作性和联合开发效率。
随着首批单位的建造正在进行,“哥伦比亚特区”号之后的命名也在继续——第二艘将是“威斯康星”号。不断演变的全球安全环境促使军事领导人重新评估12艘潜艇舰队的充足性。俄罗斯正在现代化其战略和战术核力量,包括部署双用途交付系统。与此同时,中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其核弹头库存翻倍,并在其境内开始建设新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井,大幅扩展其投送系统。这种核武垂直扩散加剧了华盛顿方面的担忧,在日益多极化的环境中寻求保持可靠的威慑态势。这些担忧因潜在出现拥有核武器的伊朗而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可靠、可部署且生存能力强的战略核威慑力量,能够在多个战区运作。
美国核三位一体力量的核心是确保在遭受核打击时具备可靠的二次反击能力——这项任务主要由在海洋中隐蔽行动的战略核潜艇承担。这些平台必须保持隐形状态并随时准备响应,以确保持续且可靠的威慑态势。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