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代理协作的 Google 开源 Agent2Agent 协议
快速阅读: 据《InfoQ 公司》称,谷歌发布A2A协议,与50多家公司合作推动AI代理互操作性,补充Anthropic的MCP,定义代理间通信标准,促进跨框架协作。相关代码已开源,获得开发者积极评价。
谷歌发布了**代理到代理(A2A)协议**,这是一个开源规范,用于构建能够与其他支持该协议的代理相连接的人工智能代理。谷歌已联合超过50家技术合作伙伴共同为A2A的发展贡献力量。谷歌在近期的**谷歌云Next大会**上宣布了这一发布。A2A被描述为对Anthropic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的补充,并定义了人工智能代理之间的客户端-服务器关系。谷歌在Salesforce、Atlassian和LangChain等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开发了该协议,旨在创建一个适用于任何代理的互操作性标准,无论其供应商或框架为何。根据谷歌的说法,去年InfoQ曾报道过Anthropic的MCP发布。MCP旨在解决“MxN”问题——即集成M个不同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与N个不同工具的组合难题——它定义了一个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一个标准协议,供LLM供应商和工具开发者遵循。谷歌的文档指出,A2A解决的问题与MCP不同:它“允许代理以代理(或用户)的身份进行通信,而不是作为工具”。工具和代理的区别在于,工具具有结构化的输入/输出和行为,而代理是自主的,并能通过推理解决新任务。在谷歌的愿景中,一个基于代理的应用程序需要工具和代理的结合。然而,A2A文档也建议“应用程序将A2A代理作为MCP资源进行建模”。A2A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参与者**:1. **远程代理**:这是A2A服务器上的“黑盒”代理;2. **客户端**:向远程服务器请求动作;3. **用户**(人类用户或服务):希望使用基于代理的系统完成任务。与MCP类似,A2A通过HTTP使用JSON-RPC进行客户端与远程代理之间的通信。通信规范中的核心抽象是**任务**,由客户端创建并由远程代理完成。
在Hacker News的讨论中,有几位用户将A2A与MCP进行了比较;有些人不确定A2A相对于MCP提供了什么价值,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MCP的“超集”,并称赞其“清晰的文档和解释”优于MCP。用户TS_Posts声称正在从事A2A工作,并写道:
A2A的源代码已在GitHub上提供。谷歌还发布了一段演示视频,展示了来自不同框架的代理之间的协作。
—
谷歌发布的**代理到代理(A2A)协议**是一个开源规范,旨在构建能够相互连接的AI代理。谷歌联合超过50家技术伙伴共同推进该协议的发展,并在谷歌云Next大会上正式发布。A2A被视为对Anthropic提出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的补充,明确了人工智能代理间的客户端-服务器关系。谷歌携手Salesforce、Atlassian及LangChain等合作伙伴开发了这一协议,旨在制定适用于所有代理的通用互操作标准,无论它们的供应商或框架如何。
此前,InfoQ曾报道过Anthropic推出的MCP,该协议专注于解决“MxN”难题,即整合M个不同大型语言模型(LLMs)与N种不同工具的复杂性。MCP定义了一套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以及统一的标准协议,供LLM供应商和工具开发者遵循。而谷歌指出,A2A关注的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它使代理能够以自身身份进行通信,而非单纯作为工具运行。工具具备明确的输入输出规则与功能,而代理则是自主的,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应对新任务。在谷歌的理想蓝图中,基于代理的应用需结合工具与代理的优势。不过,A2A文档同样建议,“应用程序可将A2A代理视为MCP资源进行设计”。
A2A定义了三类关键角色:第一,**远程代理**,即运行于A2A服务器上的“黑箱”代理;第二,**客户端**,负责向远程服务器发送操作请求;第三,**用户**,可以是人类用户或自动化服务,他们希望通过代理系统完成特定任务。与MCP相似,A2A借助HTTP协议并通过JSON-RPC实现客户端与远程代理的数据交互。其核心概念是**任务**,由客户端发起并交由远程代理执行。
Hacker News上围绕A2A与MCP的对比展开了热烈讨论。部分用户对A2A的价值感到疑惑,另一些则认为它是MCP的扩展版本,并对其简洁明了的文档表示赞赏。用户TS_Posts提到自己正参与A2A项目,并分享了相关进展。目前,A2A的源代码已公开在GitHub平台上,同时谷歌发布了一段演示视频,展现了跨框架代理协同工作的场景。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