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对能源成瘾的答案?IEA 表示,更多 AI
快速阅读: 《下一个 Web》消息,国际能源署报告称,未来五年人工智能相关能源消耗可能翻倍,对气候构成挑战。尽管AI能提升电力系统效率和发现新材料,但其快速增长仍威胁气候目标。专家质疑IEA的乐观评估,呼吁创新方案如浸没式冷却快速推广。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首份关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全球能源消耗影响的主要报告,其发现呈现出一幅令人担忧且可能相互矛盾的情景。未来五年内,用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中心能源使用量预计将占全球能源使用的3%,较当前水平翻一番。报告指出,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的电力消耗可能在全球增长中占据超过一半的比例。如今一些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据IEA估计,未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可能会消耗多达这个数字的20倍。到2030年,预计数据中心将使用50%的可再生能源,其余部分将由煤炭、核能以及新的天然气发电厂组成。这些发现对气候前景描绘了一幅黯淡的画面,但IEA表示有一个亮点。尽管人工智能将消耗更多能源,但它提升电力系统效率及发现新材料的能力可能提供一个平衡力量。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能源行业正处于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前沿,”IEA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说,“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可能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工具,但我们社会、政府和企业如何使用它取决于我们。”
人工智能助力优化电网,借助更精准的天气预报提高太阳能和风能农场的能源输出,并检测重要基础设施中的泄漏。该技术还可更有效地规划交通线路或设计城市。人工智能还可能为电池等技术发现新型环保材料。然而,IEA警告说,除非政府创造必要的‘支持条件’,否则这些人工智能驱动解决方案的综合影响将是‘微乎其微’的。
“人工智能对排放的影响——因此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将取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推广方式、出现的激励机制和商业案例,以及监管框架如何应对日益变化的人工智能格局,”报告称。
AI能源辩论中的分歧
虽然理论上人工智能可以减少能源使用,但仍有许多重大问题存在。与此同时,该技术的负面气候影响已经显现。IEA预测,到2030年,数据中心将贡献全球“燃烧排放”的1.4%,几乎是目前的三倍,接近航空旅行的水平。虽然听起来不多,但IEA的数字未考虑建造所有这些新数据中心及其内部所有材料所创造的隐含排放。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员、Digiconomist创始人亚历克斯·德·弗里斯告诉《自然》杂志,他认为IEA低估了人工智能能耗的增长。“不管确切数字是多少,我们在谈论全球用电量的几个百分点,”德·弗里斯说,“数据中心用电量的这一增长‘可能是我们实现气候目标能力的一个严重风险’,”他补充道。
卢森堡能源部长克劳德·图尔梅斯指责IEA给出了过于乐观的看法,未能直面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的严峻现实。“IEA及其[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不是向政府提出实际建议来规范并从而最小化人工智能和新的大型数据中心对能源系统的巨大负面影响,而是送上了欢迎之礼给新特朗普政府和技术公司赞助的这个新美国政府,”他对《卫报》说。
除了人工智能,还有多种已被验证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其中包括由荷兰Asperitas、西班牙Submer和英国Iceotope等初创公司率先采用的浸没式冷却。另一种方法是将数据中心余热用于其他用途,这是英国DeepGreen风险投资公司的核心价值主张。如果要缓解数据中心对电力的巨大需求,所有这些奇特又创新的方案都需要快速扩大规模。最终,我们需要更加明智地利用计算资源。
关于可持续人工智能的辩论将在TNW大会期间持续探讨,会议将于6月19日至20日在阿姆斯特丹举办。门票现已发售。结账时输入代码TNWXMEDIA2025即可享受八折优惠。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