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放弃 Alexa 隐私选项以进行 AI 升级,引发担忧
快速阅读: 《中国国际电视台》消息,亚马逊移除了Echo设备的一项隐私选项,语音交互将全面依赖云端处理,以支持Alexa Plus升级。此举引发隐私争议,而中国则通过法律保障用户的数据控制权,凸显AI发展与隐私保护的矛盾。
2025年2月26日,在美国纽约市举办的亚马逊设备发布会上,展示了**Alexa Plus**的标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亚马逊公司在上周五宣布,取消了旗下Alexa设备的一项隐私功能,自本周起,所有语音交互将必须依赖云端进行处理。该公司表示,这一举措是为了支持即将推出的**Alexa Plus**人工智能升级,但数字权益倡导者认为,这减少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此前,仅在美国市场部分设备上提供的“不发送语音记录”选项(包括第四代**Echo Dot**、**Echo Show 10**和**Echo Show 15**)已被移除。启用了该功能的用户,现在会自动切换至“不保存记录”模式,这意味着虽然数据仍需上传至云端,但之后会被立即删除。
亚马逊方面透露,启用“不发送语音记录”功能的用户比例不到0.03%,但批评者指出,这一选项深埋于设置菜单中,且未对用户进行充分告知。
这一调整凸显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隐私保护诉求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支持者认为,先进的AI功能需要庞大的数据集以及强大的云端处理能力,而谷歌助手和苹果Siri也面临类似的权衡问题。然而,隐私倡导者警告称,取消退出选项可能为未来的技术更新设定先例,削弱消费者对数据控制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监管方式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明确规定,数据收集需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并为敏感信息提供了本地存储的选择。国内智能助手如百度的**小度**和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均遵循此要求运行。
这项变化不仅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也为未来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带来了新的思考。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