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应该在 2025 年投资纳斯达克 100 指数中表现最差的 3 只股票吗?
快速阅读: 《杂色傻瓜》消息,纳斯达克100指数中,Trade Desk、美满科技和特斯拉被视为2025年可能表现较差的股票。Trade Desk受AI工具普及缓慢影响;美满科技因亚马逊合作不及预期股价承压;特斯拉受CEO言论及市场交付量担忧影响,市盈率高企。投资者需谨慎评估。
纳斯达克100指数由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中排名前100的非金融公司构成(标普500 -2.70%)。近年来,这一充满全球顶尖人工智能公司和科技巨头的指数成为长期优质投资标的并不令人意外。过去五年,纳斯达克100指数增长了154%。然而,今年该指数表现疲软,下跌了大约8.4%。由于对经济状况、高估值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计划的担忧,部分投资者已从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AI)和科技股中撤离。但逢低买入可能是一个绝佳机会。你是否应该考虑购买纳斯达克100指数中2025年表现最差的三只股票呢?
**Trade Desk:2025年下跌近53%**
数字广告公司Trade Desk(TTD -2.38%)成为纳斯达克1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股票。Trade Desk通过云端平台为广告商和广告代理机构提供服务,帮助他们优化广告投放,挖掘更多客户洞察,并通过多样化渠道实现整合营销。然而,抛售的主要原因在于第四季度,该公司收入未达分析师预期,这是八年来首次。
“Trade Desk在过去的33个季度里首次未能实现收入预期,主要归因于新一代平台Kokai的普及速度低于预期,”Oppenheimer分析师Jason Helfstein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这与Trade Desk员工人数激增至约4000人,以及日益复杂的市场策略有关,这些因素导致了监督不足和决策效率降低,同时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商之间的重叠团队目标混乱。”
Kokai是Trade Desk推出的人工智能助手,旨在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广告购买决策。该公司于2023年推出该工具,并进行了大规模重组以精简各团队,推动未来增长。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Jeff Green提到,Trade Desk掌控了1万亿美元广告市场中的120亿美元支出,并致力于进一步扩展业务规模。
不过,Trade Desk的市盈率从2024年底的超过80倍降至33倍。尽管如此,投资者当前仍需保持谨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潜在衰退的担忧加剧,而广告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尤为明显。此外,我期待看到Kokai与重组战略重回正轨。
**美满科技:2025年下跌近44%**
半导体公司美满科技(MRVL -4.19%)受益于人工智能交易浪潮,但与Trade Desk类似,其股价在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令人失望的指引后遭遇重挫。实际上,美满科技的季度表现不错:根据Visible Alpha数据显示,公司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60美元,收入为18.2亿美元,均超出分析师预期。然而,管理层预计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每股收益将在0.61美元左右,收入在18.75亿美元上下,基本符合分析师预期,但市场对此并不满意,该股票因此暴跌近20%。
一些投资者显然希望看到更大的增长空间。指引中的小幅超预期未能满足市场期望,这引发了对亚马逊合作及更广泛定制芯片业务的质疑。
“数据虽稳健,但仍未能达到亚马逊供应链设定的高标准,”巴克莱银行分析师Tom O’Malley在研报中指出(据CNBC报道),“尽管公司对未来ASIC(专用集成电路)前景持乐观态度,但短期内亚马逊的数据偏低仍是市场对任何不完美AI相关股票惩罚的关键原因。”
年初时,美满科技的市盈率曾高达80倍,这种高估值意味着公司需要持续超越预期才能维持投资者信心。如今,市盈率降至24倍,估值更具吸引力。定制芯片业务可能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短期内,该股票可能继续与整个AI板块同步波动。
**特斯拉:2025年下跌近35%**
虽然不是今年纳斯达克1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股票,特斯拉(TSLA -3.42%)无疑是讨论最多且最具争议性的标的之一。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政治参与及对各类问题的公开表态令投资者和分析师感到不安,有人担忧其言论可能疏远现有和潜在客户。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已成为备受争议的股票。
过去三个月内,36位分析师发布了关于特斯拉的研究报告。根据TipRanks数据,在这组分析师中,14人建议买入,11人建议持有,另有11人建议卖出。
本季度数据显示,欧洲和中国市场交付量急剧下滑,现有客户更换车辆的现象增多。看空者预计特斯拉将报告交付量大幅下降,可能创下三年来的最低水平。多头则认为,马斯克对销售的任何负面影响可能是短期的,关键催化剂即将显现,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和Optimus机器人部门的推出,这可能成为特斯拉新的收入来源。
由于该股票当前市盈率超过100倍,我选择暂持观望态度。特斯拉即将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可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我认为,目前强调新业务还为时过早,尤其是在公司核心业务似乎陷入困境之际。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