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缺失的一环:消除重商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界限
快速阅读: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消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未单独列出重商主义,将其归入资本主义,以强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重商主义依赖征服与殖民积累财富,而资本主义基于市场自由交易。马克思忽视重商主义,使其能将殖民剥削直接归咎资本主义,服务于其意识形态目标,但这与其客观性相悖。
在《资本论》中,卡尔·马克思概述了社会经济系统的历时性发展: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然而,这一框架中一个重要缺失是重商主义。为什么它被忽略了?虽然重商主义与资本主义有重叠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体系,具有不同的经济政策、生产模式和基本原理。通过忽略重商主义,马克思可以将殖民主义等剥削行为直接归结为资本主义,从而强化他的意识形态批判。
### 重商主义:征服与殖民
重商主义与帝国扩张密切相关。欧洲列强通过建立殖民地、掠夺资源和劳动力以及垄断贸易来积累财富。国家干预在重商主义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政府实施关税、补贴、贸易限制和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持贸易顺差。重商主义强调积累黄金和白银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军事力量,目标是以出口最大化、进口最小化为目标,维持贸易顺差并资助军事扩张。
### 资本主义:基于市场的经济
资本主义的特点是自由市场,价格由供需决定。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其核心特征。传统资本主义在最少的政府干预和没有特殊利益集团的裙带关系下运作最佳。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比喻表明,只要个人在法治框架内追求自身利益,广泛的经济繁荣就会出现。人类和平合作,通过互利交换增加所有人的财富。与重商主义不同,资本主义强调通过生产、创新、自由交易和投资生成财富,而非通过征服和贸易垄断积累财富。
### 驳斥重商主义
大卫·休谟于1752年发表的文章《关于贸易平衡》驳斥了重商主义的核心主张——贸易顺差的概念。他指出,随着黄金流入一个国家,物价会上涨,减少出口并增加进口,这反过来又会将黄金送出去。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呼应了他的朋友的观点,并补充道:“然而,没有什么比这个关于贸易平衡的整个学说更荒谬了。”斯密进一步拆解了重商主义的教条,认为国家财富应以生产能力及公民福祉来衡量,而不是以金银积累或贸易顺差来衡量。斯密认为重商主义政策低效,因为它优先选择征服和垄断,而非自愿交换和经济专业化。斯密还观察到,维持殖民地往往得不偿失。征服、管理和军事执法的费用通常超过任何经济收益。相反,他提倡自由贸易,让各国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专业化,从而带来更大的劳动分工、更高的经济效率和共同繁荣。
马克思清楚斯密的观点——他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中广泛引用了《国富论》。然而,他选择性地省略了重商主义作为一个独立阶段,而是将其归入资本主义的一部分。
### 为什么马克思忽视了重商主义?
马克思的主要目的是批评资本主义,特别是他对资本主义矛盾的看法——即对劳动力的剥削以及危机和垄断的趋势。通过将殖民扩张直接归因于资本主义,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他可以更容易地将帝国主义描绘成资本主义的内在特征,而不是历史先例。马克思提出的原始积累理论描述了前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过渡到资本主义——通常是通过暴力剥夺,包括土地侵占、农民的剥夺和殖民扩张。然而,通过将重商主义合并到资本主义中,马克思错误地将这些过程归结为资本主义本身,忽视了斯密的观察,即帝国主义往往是无利可图的。通过将重商主义的剥削政策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马克思规避了斯密提出的观点,即自由贸易而非征服是通往经济繁荣的更有效途径。他的论述巧妙地忽略了资本主义无需殖民或强制也能运行的事实。相反,马克思的选择性省略服务于他的意识形态目标:《资本论》并非客观剖析——而是一篇意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论战性作品。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