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已故经济学家聊天:查尔斯·里斯特
快速阅读: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消息,法国经济学家查尔斯·里斯特在1938年指出,废除金本位制容易,但找到替代品却很难。里斯特认为金本位制稳定,批评约翰·劳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强调货币应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尽管凯恩斯主义占上风,但黄金至今仍是重要价值储存工具,金价上涨证明了这一点。
废除金本位制并不算难,真正困难的是找到可以取代它的东西。——查尔斯·里斯特(1938年)
黄金这种最具争议性的金属,近来因其市场价格飙升而备受热议,这实在令人惊讶,因为早在很久以前,它就被逐出货币体系,并被谴责为“野蛮的遗迹”。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尊重地谈黄金通常需要提及已故之人,而其中一位便是法国经济学家查尔斯·里斯特。阅读他的《货币与信贷理论史》(1938年出版)不仅实现了其标题所承诺的内容,还包含了一篇对金本位制的强烈辩护。
里斯特出生于1874年元旦,他后来成为一位著名教授、法兰西银行副行长,并担任外国政府顾问。尽管他曾有过如此崇高的地位,但时间已经让他几乎被遗忘。这是遗憾的,因为如果要选出一位优秀的经济学作家,里斯特无疑是其中之一。他的笔锋犀利但不失尊重,解释简洁明了且透彻。他写作是为了阐明而非炫耀,重复自己的观点以减少误解的可能性。他是一个愿意深入浅出、向大众解释问题的知识分子。这使他成为一个稀有品种——一个令人愉悦的经济学家。
里斯特如今的默默无闻或许是因为他从未得到过流行观点的支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对金本位制的支持并非源于任何关于经济学理论的深思熟虑,而是因为他通过历史研究确信这是最稳定的货币体系。在里斯特看来,经验胜过理论,他宣称:“人类永远无法摆脱思考;但脱离经验的思考是徒劳的。”他不仅是经济学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显然他认为前者的角色对于后者的职业成功至关重要。他撰写《历史》一书是因为“重温其他时代伟大思想家的观点……对今天许多理论在其作者心中认为全新的理论进行重新定位具有极大价值。”
这本书很难让人不同意这一点。这篇文章的反派是臭名昭著的约翰·劳——中央银行之父——里斯特指责他是当时货币混乱的根源。在里斯特看来,劳最大的错误在于将货币置于经济发展的首位,因为他相信货币创造财富,而里斯特书中英雄,爱尔兰经济学家兼银行家理查德·坎蒂隆则理解“货币追随工业,而不是创造它”。
劳是现代货币理论的起源,用里斯特的话说,“使他成为所有货币怪人的代表人物”——即货币仅用于购买物品的观点。在劳看来,货币只是交换的符号,除此之外毫无价值。里斯特谴责这一理论,因为它既否定历史经验,又声称“货币不是耐用、不可毁灭、价值稳定且普遍可接受的商品”。他还引用了劳自己的话:“货币不是商品交换的价值,而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用途是购买商品,而银作为货币除了这个用途外没有其他用途”(重点为劳所加)。劳不仅过分强调货币和信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完全忽视了货币作为价值储存工具的重要作用,里斯特指出,凯恩斯——他那一代备受尊敬的货币理论家——也走上了同样的错误道路。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里斯特认为货币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观点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潮流。将价值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即储蓄——在凯恩斯看来是一种耻辱和罪恶;他称之为“囤积”,是最邪恶的选择。然而,里斯特却认为“囤积并非货币的终结”,货币能够被“囤积”正是其本质属性之一。
在知识界的舆论法庭上,凯恩斯在这场争论中赢得了胜利,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然而,直觉依然存在,因此尽管黄金已被排除在现行全球货币体系之外,里斯特仍指出黄金仍然保持着作为价值储存工具的地位。这一点至今仍然成立,正如当前黄金的上涨证明的那样,但这并不是稳定货币复活的预兆。
虽然投资者可能喜欢黄金作为终极价值储存工具,但他们忘记了正是这一特性使它成为极佳的货币标准。在1800年至1933年的美国商品货币时代,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与里斯特交流是一次提醒,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为什么它可以再次实现。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